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正文

论文绪论怎么写 如何写好绪论?

2023-04-27 01:53:37 互联网 未知 综合

 论文绪论怎么写 如何写好绪论?

论文绪论怎么写

论文绪论又称引言,论文前言或论文导论。科技论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果和讨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言是开篇之作,写引言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虽然科技论文不强调文章开头象凤头那样俊美、精采、引人入胜,但引言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对全文有提纲挈领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一篇学位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如何写好绪论?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绪论」

  (一)关于学位论文之「绪论」,大致上有四个重点,必须先厘清,并好好掌握。
  1.问题提出:研究动机、目的及问题陈述
  2.文献评论
  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4.论文重点说明

  (二)关于「绪论」之写作,吾人所必须掌握的前述四个重点,就是在进行研究计画书撰写时之四大重点。

  1.问题提出:
  吾人在进行研究计划书之撰写时,就必须对「问题提出」部份特别予以重视,并将它「说清楚,讲明白」,惟有自己先搞清楚自己所欲研究的主题与相关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谈论其它问题。
  2.文献评论:
  针对自己所欲研究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在古今中外既存的研究文献上,先了解和搜集既有的研究成果为何?经过一定之处理步骤:概观(归类)、摘要、批判、建议,然后找出其优缺点,同时针对其所采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予以批判,进而提出作者个人针对自己探讨此一主题和相关问题时,应采取何种研究途径与方法较为妥适,以超越他人。
  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此三者是具有密切相关的三种不同东西,必须分辨清楚,同时考量,此三者可视为学位论文的核心或心脏地带,因而一篇学位论文的成败,可以说是系于作者个人对此三者之功力与作法。若处理得宜,则学位论文约有70~80分;若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学位论文常被视为不入流,无法达到最低标准70分。由此可见,吾人在处理学位论文时,对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研究方法等三者,必须予以特别重视。
  4.论文重点说明:
  在说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之后,作者宜根据自己所提出的研究架构作适当的布局,特别是在说明相关之理论与发展史后,必须再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其主体之重点,究竟可分成几部份,他们分别在研究架构上各处于何种区块,吾人可依序分章提出探讨。换言,论文的主要章节说明与架构密切相关,且是根据作者自己所提出之架构开展出来的。一个研究架构大致上可分为几个区块,一个章节对应一个区块,由此可见,主要章节说明与研究架构密不可分,唯有先绘制好妥善的研究架构图,始能简单扼要地做好论文重点说明。

  (三)关于「问题提出」

  1.要扣紧研究主题,然后提出相关问题是什么?有几个?分别为何?
  2.要有问题意识,整篇论文之「问题提出」,就是要有「问题意识」,并针对作者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思考。
  3.关于「问题提出」
  (1)研究动机与问题界定——所谓问题之界定,指问题背景、问题内涵(欲解决何种问题)、研究范围等。
  (2)研究目的、意义、重要性与价值。
  (3)关于「研究限制」方面,可在此先提出,但更好的做法是最后在结论中才提出。
  (4)关于「研究假设」是否有?若该论文有「研究假设」,如何陈述,必须先搞清楚研究假设之定义后,然后审慎处理之。
  (5)论文写作的六个主轴(5WIH)
  1.What(事象)何事
  2.When(时间)何时
  3.Where(空间)何地
  4.Who(人物)何人
  5.Why(理由)为何
  6.How(经过、手段)如何
  这六个主轴,最值得处理的为What、Why、How的问题,颇值吾人循此三主轴之一,好好思考。
  (6)简言之,关于「问题提出」,就是要扣紧主题,且要有浓烈的「问题意识」,进而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掌握住重点,简
  单扼要地「说清楚,讲明白」,以利自己和他人一开始就知道作者到底要探讨何问题,解决何问题。

  (四)关于「文献评论」

  1.文献评论主要是在作者先搞清楚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后,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到底在古今中外既存研究文献中,已有那
  些研究成果,作者必须先搞清楚,也让别人能很快的作一概括的重点式了解,进而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前瞻未来,站在该研究领域之前延,针对该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文献探讨之步骤主要有四:
  (1)概观(归类)
  (2)摘要
  (3)批判
  (4)建议
  3.相关文献之分类,举例如下:
  A式(一般性研究):
  1.有关理论方面之相关研究文献
  2.一般性之相关研究文献
  B式(实证研究):
  1.相关概念之文献
  2.相关理论研究之文献
  3.相关实证研究之文献
  4.相关理论之探讨与说明
  (1)说明与研究题目有关且与欲探索之研究问题颇具相关之理论为何种理论,可简列数个,并以一个段落说明即可(即N个理论)。
  (2)针对所欲探讨之题目与欲研究问题最具相关性且作者最感兴趣的某一个理论详加讨论(即一个理论)。*概念→理论
  5.文献评论之最后段落,宜针对前人之研究成果所采用之研究途径、方法作一批判,并说明其优缺点,进而针对作者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作者
  自认宜先采用何种研究途径,再采取何种研究方法,以利突显自己的研究法,有别于他人,进而超越他人之研究成果。这些只需在此以3~5行字简单提出即可。至于详细的说明,作者可在下一部份,正式说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研究方法时再论及。

  (五)关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1.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
  (1)何谓研究途径(approach)?基本上,是指选择问题与相关数据的标准,主要是指作者拟从何种角度切入去探讨该主题与相关问题。
  (2)何谓研究方法(method)?基本上,是指搜集与处理数据的程序与手段,主要是指作者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拟如何进行搜集和分
  析资料。
  (3)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是二具密切相但不相同的东西,应分辨清楚,不可混同,且前后顺序有别,不可前后倒置,应该先决定采用何种研究途径(approach),然后再决定采用何种研究方法(method),绝对不可先谈研究
  方法再谈研究途径,亦不宜只谈研究方法,不谈研究途径。
  (4)研究途径宜采一个,若有必要亦可采二种研究途径,但不宜过多,以免自找麻烦。但是研究方法通常采二种以上,以利透过多种研究究方法进行资
  料搜和分析,增强研究成果。
  2.研究架构
  (1)研究架构或称分析架构,是作者针对拟研究主题进行整个思考、研究、分析的架构,此一研究架构是作者解析该主题与相关问题的法宝,最具关键性与重要性,故必须特别审慎处理。
  (2)研究架构包括二个重点
  1.研究架构图
  A.研究架构图如同盖房子的建筑图,极为重要,作者必须心中要有研究架构图,但分二阶段处理:
  (A)研究计划书宜有一研究架构图。
  (B)学位论文中,是否要有研究架构图应考量所属之专业研究领域之性质、行规各所探讨主题之性质,并经作者与其指导教授研商后,再决定是否放入。
  B.研究架构图与研究流程图绝不相同,有些人常将研究流程图误为研究架构图,或将研究流程图植入研究架构图中,此种谬误作者务必特别留意并避免。
  2.研究架构图之文字说明
  针对所探讨之研究架构之若干重要区块,作一整体说明,并分别说明,约0.5~1页左右即可。
  3.整个研究架包括研究架构图与文字说明,共约2页。
  4.创见与研究架构具密切关系,因而创新的想法必须在规划研究架构时就植入,并具体突显出来,否则研究之结论难以产生「创见」。

  (六)关于「论文重点说明」

  1.绪论中的「论文重点说明」,即主要章节说明,它是根据所探讨的主题、提出的研究架构和论文大纲,作一整体思考而呈现出来的。
  2.主要章节说明只简单扼要地说明各章节主要重点,每一章节约3~5行字,大多用号表示出所欲探讨之问题与重点,有几章就有几个段落,段落分明,条理清楚,不可长篇大论,且将各章节重点连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即可,约2~
  3页。
  3.学位论文完成后之「结论」,亦可以2~3行字,放入绪论四大重点中的最后一落,以利读者在看完绪论后,就能明了该论文之结论,此乃近几年来创新的作法,相当可取,提供各位参考。

绪论和前言有什么区别?

一般没什么区别,但也有区别,绪论是对这篇文章的的开篇或者是文章的大意总结,而序言则是对文章的一个开头所作的,可以是文章的总结,也可以是对这本书 的介绍。可以是作者自己写的,也可是别人的评价。而绪论只针对这本书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