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地区>正文

二战时期的爱国人士

2023-04-25 05:54:21 互联网 未知 地区

二战时期的爱国人士?

二战时期的爱国人士


二战时期,爱国华侨们不予余力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慷慨解囊、四处奔走,不惜付出更多,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司徒美堂(1868-1955)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广东开平人,中国洪门致公党创始人。

司徒美堂早年家里贫困,给人当杂工为生,1880年,他前往美国谋生,先是在食馆当厨工,期间加入三藩市洪门致公堂。1894年,他在波士顿组织起安良堂,成员最大规模时发展到了2万多人。该堂的法律顾问还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04年,司徒美堂结识孙中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为支持抗日战争,他成立了“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后为抗战总计募集到了330万美元。1949年,司徒美堂来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了开国大典。1955年,司徒美堂在北京去世。

陈嘉庚(1874-1961)原名陈甲庚,福建泉州人,爱国华侨领袖、知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

1891年,陈嘉庚跟随家人前往新加坡谋生,1904年后,他创建菠萝罐头厂以及自营谦益米店,并开始经营橡胶产业,后成为当地知名的橡胶大王。1910年,陈嘉庚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辛亥革命时期,陈嘉庚积极筹钱支持孙中山革命,并创办了集美中学、集美师范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也是尽心尽力为国内抗战募捐。1949年,陈嘉庚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

侯西反(1883-1944)福建南安人,26岁时移居到新加坡,从小职员做起,后出任亚洲保险公司副经理、中华总商会董事等职。1939年,侯西反受奸商诬告,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国内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行动,出任西南运输处主任委员。1944年,侯西反因飞机失事,在昆明遇难。

符致逢(1898-1975)海南省文昌人,早年在叔父开办的德国神农药房当伙计,后前往新加坡谋生,成为当地的知名富商。1938年,符致逢出任香港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宣传部长,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54年,符致逢为家乡捐建小学,1959年,出任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华侨代表。1963年,他又出任了琼联会名誉会长,于1975年逝世。

王兆松(1875-1955)海南文昌人,出身贫困,早年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做过捞虾员、冰块推销员。逐渐积累起资本后,王兆松将业务扩展到房产、橡胶、锡矿、酒店等各个行业,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家。抗日战争时期,王兆松联合其他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国内抗日战争,期间他还积极捐款建设了家乡的多所学校。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逝世。

陈庆嘉(1914-1985)涵江区后郭村人,1934年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在当地的学校任教,出任过印尼苏门答腊岛望加丽埠中华学校的副校长,后转为经商,在雅加达成立了维多利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汽车机件。陈庆嘉积极支持祖国建设事业,多次筹建学校、医院,新中国成立以后,多次回到国内,协助各项建设,于1985年逝世。

李清泉(1888-1940)原名回全,福建省晋江人,从他的祖父年代开始,他家就已经在菲律宾谋生,是当地富商。父亲死后,李清泉开始从事木材经营,创办了“成美木业公司”,之后成为菲律宾的知名富商。李清泉一直以来关注着国内的局势,曾受国民政府邀请,出任了财政部和实业部顾问。抗日战争时期,他又积极支持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捐款,并发起了“航空救国运动”。因为积劳成疾,导致病情恶化,李清泉于1940年在美国医院因医治无效逝世。

陈芳明福建省安溪人,1938年跟随家人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后来移居到泰国。他在泰国创立了制冰厂、吹塑厂和塑料制管厂,在泰南地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陈芳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家乡的教育文化发展尤其关心,出资出力,筹建了多所学校与医院,对国家他更是念念不忘,即使在国外生活70多年依然保持着中国国籍。

陈寄虚原名陈毓廪,广东梅州人,早年前往泰国谋生, 后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参加过讨袁的二次革命,失利后,再次前往泰国从事商务活动。1933年,陈寄虚以海外华侨代表身份参加国民党中央临时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陈寄虚回到国内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后又返回泰国组织“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筹集资金,后因积极宣传抗日而被驱逐。1943年,陈寄虚被安排到华侨接待所工作,出任主任职务,安置了大批海外难侨。

庄西言(1885-1965)又名西园,号西元,福建南靖人,1904年前往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谋生,先是在旅店中做小伙计,逐步积累,创立起“三美公司”,成为当地知名富商。抗日战争时期,庄西言联合其他华侨积极发起捐资救国活动。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以后,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庄西言与李清泉出任副主席。日本占领新加坡后,陈嘉庚避难巴城,庄西言积极维护因而受到日军的抓捕,被关押了3年,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被释放。1965年,庄西言在香港逝世。

黄仲涵(1866-1924)字泰源,福建同安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早年协助父亲经营家族事业商行“建源栈”,几经发展后,成为知名的“印尼糖王”。黄仲涵是热心的爱国人士,为辛亥革命捐款5万荷盾,为云南蔡锷护国军捐款2.5万荷盾,于1924年在新加坡逝世。

徐四民(1914-2007),出生于缅甸仰光,1936年回到福建厦门,,就读于厦门大学。之后,他曾创办《镜报》月刊,出任《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知名的报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回到仰光,积极筹办《新仰光报》,参与抗日活动。1949年,徐四民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他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回归后,他又出任了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及筹委会委员、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得过大紫荆勋章,于2007年在香港逝世。

陈六使(1897-1972)福建省同安人,早年在集美小学读书,1916年前往新加坡谋生,曾在陈嘉庚所属的企业工作。1923年,陈六使创设联和橡胶公司,从事橡胶事业,逐渐发展成为巨商。1937年,陈嘉庚组织新加坡筹赈会,陈六使被推举为新加坡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陈六使多次筹资捐款,支持抗日事业。战后,积极发展事业的同时,他还倡议和创办了南洋大学。1972年,陈六使在新加坡逝世。

抗战爱国将领李宗仁


  抗日战争爱国将领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做到了非常高的地位之上,身上也是非常高级的职位,但是却为了抗战的胜利始终坚持不懈的与敌人做斗争。抗日战争爱国将领包括张连仲、李宗仁、张自忠等等,他们遍布在神州大地各个地区,是数也数不清的。而在这些人物之中李宗仁可以说是爱国将领的杰出代表

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