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如何形容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

2023-05-08 03:49:49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当地纯玩小团,一日游,包车,代订门票/酒店等服务!联系微信:w8998678

如何形容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

如何形容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以闻名中外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群遗迹为主体景观,辅以重要的地层遗迹和花岗岩石林景观,结合独一无二的恐龙景观文化资源,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游览和边境贸易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口岸特色浓郁、城市景观优美、极具旅游价值的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和地域上的组合特点,将公园划分为二连盐池恐龙化石群遗迹景区、二连浩特口岸文化景区和宝德尔花岗岩石林景区。

另外,在公园周边还规划了一系列地质遗迹科学考察点,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43.2平方千米。

二连浩特地区目前共发现恐龙化石二十余种,2005年发现的世界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二连巨盗龙,改变了国际科学界对于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传统理论,成为中国古生物界对于鸟类起源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

2007年底,《时代》周刊将二连巨盗龙的发现评选为2007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二连浩特恐龙化石景区

二连浩特白垩纪恐龙化石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闻名于世,丰富的恐龙化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古生物专家来考察、挖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有著书立说。时至今日,全世界的古生物专家们对这一地区恐龙化石的研究和兴趣长盛不衰,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

本区恐龙化石的数量之多、种属之齐全实属罕见,除世界各地所有的种属以外,还有很多是本区所特有的种属,它们为晚白垩世亚洲特有的生物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一直为专业的恐龙专家们所瞩目。

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即二连盐池周边的二连组地层中,边防公路东、西两侧和距二连浩特市东27公里的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一带的白垩系二连组地层中。

到目前为止,本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十余个种属,包括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以植食性种类属多,包括蜥臀目、鸟臀目和镰刀龙目。

主要代表属种为二大型蜥脚类、古似鸟龙、似鸡龙、阿莱龙、鹰龙、姜氏巴克龙、锡林郭勒计尔摩龙、甲龙、杨氏内蒙古龙、美掌二连龙等。

恐龙蛋化石是本景区的另一个引人感兴趣的古生物化石,因其不易保存,所以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一睹恐龙蛋化石的真面目,实属难得。有人为一已私利不惜身家性命,倒卖恐龙化石被铛锒入狱者,大有人在,可见其珍贵。

二连浩特哺乳动物化石分景区

二连浩特内除存在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化石外,哺乳动物化石的大量出现,也引起了广大古生物地质专家、考古学家和地学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这里的哺乳动物化石保存在二连组之上的新生代古近纪地层之中,地层的岩性为灰白、桔黄、铁锈色砂砾岩、粗砂岩、灰绿色、棕红色薄层泥岩。

目前采集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大角雷兽、两栖犀、巨犀、付巨犀等。

哺乳动物化石的出现,说明进入新生代生物已经进化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它对研究生物进化乃至人类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反映出当时气候曾经有过温暖潮湿历史时期,它对哺乳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丰盛的食物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它的存在,也为研究蒙古高原环境变迁及蒙古高原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哺乳动物化石的保存和最终出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又一珍贵礼物,是“二连人”的幸运。旅游者在欣赏草原美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光顾这一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哺乳动物群。

石林、石墙、石丘景区

宝德尔朝鲁花岗岩地貌(石林、石墙、石丘)景区

宝德尔朝鲁花岗岩地貌景观区,位于二连浩特市东北198公里的达来苏木境内,面积约40平方公里。这里风光秀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景色诱人。

更有那造型奇特天然石林,犹如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置身于其中,你不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神奇,的确是神奇!距今2.5亿年以前,这里曾发生过惊天动地大变化。这个时期,在二连至贺根山一带还是汪洋大海,即中亚——蒙古大洋,大洋板块沿着二连——贺根山俯冲带向北部西伯利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下插的大洋板块与高温的上地幔物质熔融混合形成大量的酸性岩浆。

这些岩浆逐渐沿着地壳的薄弱部位上涌,在接近地壳表层时,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岩浆开始冷却结晶。一些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按着自身所需要的化学元素结晶成为一个个漂亮的晶体。这些晶体又按着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现今我们所见到坚硬的岩石——花岗岩。

花岗岩在结晶固结的过程中,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制约,自身又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节理(即裂隙),有水平的节理,垂直的节理和倾斜的节理。

伴随地壳的上升,花岗岩终于由地下上升到地表,露出其庐山真面貌。

此后,在长时期外力作用下,如风吹雨打日晒等物理作用, 形成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造型奇特的各种姿态,它们象哲人深思、雄鹰栖息、似群龟蠕动、猎犬捕食、青蛙觅食、骆驼小栖;还有那漂亮的石蘑菇,能看不能吃;像不倒翁般的摇摆石能摇不能倒,令人叫绝。

更有那书页状岩墙如万卷丛书,像群山一样重重叠叠、连绵不断,难怪古代诗人曾发出“书山”的感叹,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书里记载了近2.5亿年来的沧海变桑田的历史,其中的奥妙和学问足以让人们世世代代的研究下去。

据初步研究,这里的花岗岩形成于距今2.5亿个的二叠纪。岩石的地质学名称为肉红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其SiO2含量的66%,具有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形成花岗岩这种奇特的地貌景观主要是由于花岗岩本身发育的三组节理的缘故。

水平节理造成一层层岩石叠置,既象一块块状如饼子的石头堆砌而成,又象一本本书籍和文件等待人们去研究、去整理。

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地段,花岗岩又被切割成一根根间隔数米的石柱,时大时小,时高时低,错落有致,既给人们险峰挺拔之感,又显示出其婀娜多姿之妙。此情此景,使人不得不折服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