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正文

原油分几类怎么判断 石油中的蜡是什么

2024-01-10 07:49:40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原油分几类怎么判断 石油中的蜡是什么

原油分几类怎么判断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杂质含量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氧化、燃烧等。
颜色:原油的色泽按产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黄褐色、深棕色和黑色。通常颜色越深则比重越大,同时含沸点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然而原油中纯粹烃类为无色物质,原油的颜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质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难溶于水中,但却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虽然原油几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会“包溶”于原油中,一定条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含盐量:原油从油井采出,其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最高可达1000ppm(百万分之一千),它们多为钠、钙、镁和氯化物的混合物。通常原油含盐量在0.02%~0.055%之间。
其他: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石油中的蜡是什么?

石油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一般都含蜡。自从人类开采石油以来,就无时无刻不与蜡打着交道。蜡在油管中的聚积是石油工业中令人头痛的难题。据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不完全统计,仅美国每年用于清除油井结蜡这一项费用就高达600万美元。所以,蜡也是石油科技人员长期研究的对象之一。
石油蜡是一种固态烃,主要成分为石蜡,它存在于原油、馏分油和渣油中,具有蜡的分子结构,熔点高于30~35℃。
在油田未开发之前,原油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在地层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油大多呈液态存在,蜡完全溶解在原油之中。在油层的开采过程中,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底,再从井底沿井筒举升到井口时,随着压力、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蜡就从原油中离析出来,形成的结晶颗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增大,并且不断地黏结在油管壁上,这就是油井的结蜡。
科学家们调查了已探明的世界各个油田,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现象,即高含蜡原油很少产自世界上最丰富的产油区,如中东、马拉开波湾、墨西哥、美国得克萨斯等地。而地球各大洲的一些特定区域,包括我国一些油区的第三系,原油中的蜡含量则很高。
产出高蜡原油的地层特征具有如下特点:几乎均为砂泥质岩系;所有岩系均在低含盐或半咸水环境中形成;大多数地层都含煤层、油页岩或其他高碳质沉积物;生油层大多形成于靠近陆地边缘的湖泊、海湾及三角洲地区;蜡与硫互相不容,即在产出高蜡原油的地层中只产低含硫原油,产出高含硫原油的层系只产低含蜡原油。
人们终于认识到,高含蜡原油反映了某类生油物质的影响,这些物质主要产于淡水、低含盐的水体和沿海沉积环境中。例如,我国东都大部分油田就形成于这类沉积环境,大多为高含蜡。高含蜡原油几乎不产于广阔海洋的正常海相沉积物中,这一点,在我国西北地区古生代地层油藏中也有验证。
高含蜡原油主要生成在第三纪、白垩纪和石炭纪时期的地层中,这些地质历史时期也正是陆生生物极为繁盛的时期。所以,有理由相信,在地质历史中,生油物质至少会有一部分为陆源植物,而且正是它们使原油的蜡质大大增加。
由于各个油田的情况不同,蜡的性质也会各异,加之目前使用、试用的清蜡方法也较多。在常规的原油开采过程中,除蜡的方法主要为机械方法、热力学方法及化学方法等。近年来,人们又摸索出一些新的除蜡方法。
有一种间接的除蜡方法,可利用太阳能进行二次采油。首先,科技人员利用太阳能(当然还可以利用地热等其他低价能量)加热原油储罐内密闭的换热盘管中的循环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将热能传递给储罐中的原油;然后,再将已经加热了的原油泵入油层,加热油层中的剩余原油,使其黏度下降,提高石油采收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储油罐通常位于一口或多口生产井附近,用于临时储存从油井输出的原油。

油井结蜡示意图
在现阶段,我国的油井大多数还是使用传统的刮蜡器方法除蜡,费时又费工,效率也较低。而外国一些油田目前已采用商品化的细菌制品控制油井结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将固态的或液态的细菌制品注入到合适的油井井底,使细菌在那里生长繁殖并不断地氧化原油中的蜡质组分,同时产生有机酸等中间代谢产物,减少原油中的蜡质含量,增加蜡质组分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从而达到控制油井结蜡的目的。

石油中为什么含沙,含蜡

一般认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沙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当人们钻井把石油从泥沙中开采出来时,自然会携带泥沙;蜡应为石蜡,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与石油的生成条件有直接关系,是石蜡基原油的组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