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办学的途径
孔子办学的途径?
学生交学费。
孔子的学校是民办的,属于私营,专门教育贵族子弟。这些贵族有的是真金白银,还有比较贫穷的,大致也要交学费。孔子自己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矣”意思是只要你按时交学费,我就会很认真的教育你。
传统的解释束是一束,十条。脩是干肉,周朝处理鲜肉,不让它腐烂,大致有三种方式:其一,上盐二抹盐,上姜末葱末三就是再次基础上烤。所谓干肉,就是类似的做法,所谓束脩,不一定全交,可以约等于学费。孔子学生最盛的时候有三千弟子,学费应该是可观的。
优秀弟子的大量支持。
孔子有很多学生,不仅有颜回这样的品行高洁穷的一塌糊涂的人,还有特别有钱有地位的学生,比如南宫敬叔,父亲是鲁国大夫,哥哥是鲁国大夫,孔子要到京都洛阳进行考察办学,南宫敬叔到国君那里申请了车马套餐服务。南宫敬叔说:我的老师孔夫子这会去洛阳,是为了探究周超兴旺的原因,这个答案对我们鲁国非常有利。请你批点课题研究资金,结果国君大笔一挥,给他一辆马车、两匹骏马,还配了一个司机,路上吃的喝的,国家全给解决了。结果孔子一路顺风,拜访了老子苌弘等名师,并且还拜访了一些名胜古迹。
孔子在30岁的时候开始讲学,创办了儒家学派的第一所私学。孔子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对象,不分地区、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入学。
这一主张适应了当时士阶层的兴起,顺应了文化下移的历史潮流,在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开创了中国兴办私学的传统。在孔子以前,国家设立的学校,其招生对象是贵族子弟。普通人想上学,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是没有机会的。孔子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大概在30岁左右,开始收徒教书。孔子说,即使是带着十条肉干这样微薄礼物来找我求教的人,我没有不教他的。孔子办学,为普通人提供了进身之阶。
出处《论语》关于孔子的教育内容,《论语》中曾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文学、品行、忠心和信实,这些属于他的“德教”范围,而以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物典籍作为他的“文教”内容,以射御为内容的体育,也就是所谓“六艺”。
至于手工业劳动技能则被孔子轻视,排斥于教育之外。
孔子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提出举一反三,主张温故而知新,要“多闻阙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循循善诱”,从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学礼教成为历代统治者尊奉的教条,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则被历代尊奉为“至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