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地区>正文

乡愁是每个人绕不过的情他是苏轼笔下的

2023-07-18 23:11:26 互联网 未知 地区

乡愁是每个人绕不过的情他是苏轼笔下的?

乡愁是每个人绕不过的情他是苏轼笔下的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苏轼在这首词中,便通过对比、反衬等艺术手法,表现了他在异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刻画了一个有家难回,借酒消愁愁更愁的诗人形象。全词语意伤感,句句发自肺腑。它道出了苏轼无尽的乡愁,极具艺术感染力,让很多人读后落泪。


苏轼最伤感的一首词,道出无尽的乡愁,让很多人读后落泪!自古以来,乡愁就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与乡愁有关的比比皆是。如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词的上片开篇,“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苏轼便借雨后春景表明自己内心难以排遣的幽怨。它的意思是说,春雨后的景色更加的清丽动人,但我这个离别故乡的人,有家不能回的幽怨却始终难以清洗。一向豁达的苏轼,在面对乡愁的时候,也不得不发出人生中伤感的叹谓。


紧接着两句“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苏轼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北固山美丽的景色。即北固山三面临水,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像极了少女头顶上青螺形状的发髻,而那蜿蜒的流水,则像是碧玉做成的梳子一般。但他乡的山水再美,终究不是故乡的景色。无形之中,苏轼的乡愁更加浓重了。


下片开始,“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苏轼道出了他写下这首词的缘由。即苏轼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书信,信中问他何时才有回家的计划?其实词到这里,苏轼内心的伤感便已经体现了出来。身为宦游之人的他,其实身不由己,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伤感中又透露了现实所带来的一丝无奈。


最后两句“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则是苏轼情感的爆发。心里的乡愁和不能回家的无可奈何,苏轼决定不顾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但最终也只是东风吹破了苏轼的千行热泪。这里苏轼用了“破”字,不是“断”字,说明东风也吹不干苏轼因乡愁而流下的泪。无尽的乡愁便在这两句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乡情,是苏东坡漂泊一生的精神支柱,乡愁是他终身没有实现的夙愿!他从政四十年,在朝廷七年,在地方任上三十三年,被佞臣诬陷四处贬谪,无时无刻不想念家乡,也写下了许多思念家乡的诗词:

我在西胶望西川

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

峨眉翠扫雨余天

夜来幽梦忽还乡

君门深九重

坟墓在万里

向往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想见青衣江畔路

白鱼紫笋不论钱

归去来兮

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这些诗词无一不是苏东坡抒发自己对家乡眉山的思念之情。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这是苏轼送别好友苏坚归吴时所作,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写词人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归期天已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侍妾朝云团聚。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作者春衫。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黄州生活了三年后,苏东坡看到了自南国北归的好友王定国。苏东坡为王定国接风的席上,王定国的妾柔奴,歌唱得非常好,歌声非常美,使人心静。苏东坡本来以为被贬的王定国会非常憔悴,就很问柔奴,心态是怎么调整这么好。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柔奴的回答触动了苏东坡的内心,当即作词一首《定风波》。

离开黄州后的苏东坡,再也没有回来过。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他遭遇政敌迫害痛苦无解时,他就会想起黄州,甚至打算重新逃回到黄州去,在东坡上重新开始耕种生涯。黄州是苏东坡最美好最温暖的人生记忆,是他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

不是,苏轼没有那么长命。乡愁这个词汇出现时,苏轼已经过世几个世纪了!

不是苏轼所写,苏轼所写多为词,这是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