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的来历
银川的来历?
宁夏地名源于,元朝统一中国后,祈求西夏安宁,故称宁夏。银川地名源于,银川地区土壤含碱多,大水过后,土地一片雪白,像银子一样,又是一马平川,故称银川。银川市地处宁夏平原中部,东临黄河、西屏贺兰山,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市面积为446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7.8万;回族居民占总人口的20%左右。2100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在今银川东郊有一座管理屯田事业的典农城,汉族人俗称吕城,附近的黄河渡口叫吕渡,而匈奴、鲜卑等民族则称它为饮汗城,这就是银川的前身。五世纪初,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这里建成“丽子园”,为游乐和屯兵的要地。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此地称怀远县。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府迁至银川,当时的银川已改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在这里建立了西夏国,而兴州已易名为中兴府,俗称东京。从此,这座边塞小城,一跃而为地跨今宁、陕甘、青、内蒙古辽阔地域的西夏国的军事政治中心。西夏灭亡后,元朝在这里建立宁夏府城。这时,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来此定居,逐渐形成了回族聚居区。明清时期银川被称为“小南京”,城市商贾云集,市肆繁荣。康熙年间,满族旗兵连其家属万余人驻扎宁夏,又于城西建造“新城满营”,即今日的新城。1947年正式将宁夏省城定名银川市。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因为民间有凤凰曾在这里降落的传说,所以银川又称“凤凰城”。银川人文历史悠久,塞上风情浓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稻麦高产,瓜果香甜,被誉为“塞上江南”的“鱼米之乡”。不论从哪个方向进入银川,在经历了风沙滚滚的茫茫沙漠或是荒凉破碎的黄土高原之后,看到渠水盈盈、禾苗青青、遍地绿荫的田园风光,都会被眼前的银川绿洲所震撼。银川市是宁夏最大的土特产品集散市场。此地盛产的枸杞、甘草、贺兰石、羊裘皮、发菜,是宁夏最具代表性的“红、黄、蓝、白、黑”五宝。做工精细、古色古香的西口地毯,在国内外久负盛誉。银川市是国家确定的河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高产地区之一。除盛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清甜沙爽的西瓜、粒大饱满的红黑瓜子、个大甜脆的苹果及皮薄籽少的葡萄等。银川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蒙、回、藏少数民族风情线上的重要旅游城市。市境内有古城池、宫苑、寺塔、楼阁、墓葬、长城等多处古代文化遗迹和风景游览区。比较著名的风景名胜有:海宝塔寺、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寺、玉皇阁、贺兰山小滚钟口、须弥山石窟、青铜峡108塔、钟鼓楼、南薰门、李俊塔等。西夏王陵是西夏王国庞大的帝王陵墓群,占地约40平方公里,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余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每座陵园都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现存的陵台、鹊台、角楼、神墙等,都是当年的建筑。特别是黄土夯筑的八角塔形陵台高达20余米,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金字塔”。
1、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
2、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旧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处。
3、宁夏地方文献出现“银川”一词,在明末清初。文人用“银川”形容水光潋滟的水乡风光。
4、雍正年间“银川”有了指代地域的含义。
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灭西夏后,改名“宁夏”,含有平定西夏,稳定西夏,西夏“安宁”之意。宁夏历史悠久,据考古学者在宁夏灵武县水洞沟和中卫县的长流水考古发现,早在3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创造了闻名中外的"水洞沟文化"。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收复河套,当时的宁夏地区为北地郡,将大批六国臣民移至此地,开荒种地,修渠灌溉。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秦代开挖的秦渠,至今仍在使用。汉武帝时,先后又有大批移民涌入宁夏河套地区。随之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为扩大耕地,又新开了汉渠。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中原战乱。宁夏成为羌族、匈奴、鲜卑游牧、逐鹿之地。公元407-431年,匈奴人赫连勃勃兴起,建立大夏,成为十六国之一。现在宁夏的固原、灵武、银川等地区属其管辖。李渊灭隋建大唐,分全国为十五道。宁夏属关内道。在灵州,今灵武县南,设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军6万多人。成为西北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在唐代鼎盛时期,宁夏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夏。因在北宋之西,又别于十六国之一的赫连夏,故史称西夏。兴庆府,今银川市,不仅是西夏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水利灌溉的枢纽。在西夏时,畜牧业很是兴盛。宋朝所用的马,大部分购自西夏。成吉思汗也从西夏得到许多骆驼。西夏的手工业也很发达,主要有鞣皮、纺毛线、制毡毯。谅祚时建造的承天寺塔至今仍屹立在银川,表现了西夏人的高超建筑技术。 公元1227年,在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督师所灭之后,元在此设宁夏府路,开始迁入回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宁夏地区为边防要塞。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承认耕者有其田,垦者享有其地。后来又发诏令,规定宁夏等地的农民垦荒所得土地任其自有,永不征税。政府还组织军队兴修水利,并把大批回民以"屯戍"人的身份安插在灵州、固原一带。公元1412年前后,人口繁衍,粮食储备增加。宁夏等地的仓储可支当地10年的俸晌。但在明朝中叶以后,起兵祸,生灵涂炭,宁夏经济也遭到很大的破坏。 清设宁夏府,在宁夏地区普遍减轻税赋。到18世纪末,已经发展到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逐步变成了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回族聚居区。民国后,公元1929年宁夏建省,辖八县(宁夏、宁朔、平罗、灵武、盐池、金积、同心、中卫)以及内蒙古的阿拉善和额济纳旗。 1949年10月宁夏解放,仍沿袭原有建制辖区不变。1954年,宁夏曾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正式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