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脾肾阳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脾阳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脾阳虚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附子理中丸 理中丸增入附子,即附子理中丸附子、辛大热之品,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于脾阳虚之甚者,非此莫。服用时以生姜、葱白煎汤送服,就可以起到外散风寒,内温脾阳的作用。 (2)黄芪建中丸 即黄芪建中汤的新型制剂。服用时,可用苏叶煎汤送服,增强辛温解表的功效。 (3)丁蔻理中丸 即理中丸加公丁香,白豆蔻组成。公丁香辛温,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白豆蔻辛温,芳香健脾,行气温中。二味加入理中丸,就使该药不但有温中散寒,健脾补气的功效,而且具有行气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于脾胃虚寒兼浊气不降与气滞不和证候,症如脘腹隐痛,食后泛恶,大便稀薄,脉沉缓等,尤为适宜。若脉浮缓有表证者,可用苏叶、葱白煎汤送服。 (4)温中健胃丸 方用吴茱萸、干姜温中散寒;炒麦芽、药曲健胃消食。合用成丸,适于脾胃虚寒,食滞不化,症见腹痛喜暖,呕吐清涎的患者。用苏叶少许煎汤送服,是治疗脾胃阳虚兼食滞而感冒的良药。 (5)小建中合剂 为小建中汤的新型制剂。是治疗脾胃虚寒的常用良方。平时可作为脾阳虚患者的补益剂服用。
脾肾阳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脾肾阴虚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苏叶防风煎汤送服人参鹿茸丸 人参鹿茸丸是培补脾肾、温阳益气、填精益髓的成药。方中人参、黄芪、鹿茸、巴戟天温补脾肾为君药;冬虫夏草、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龙眼肉、当归、杜仲、茯苓温肾纳气,健脾养血为臣;另有牛膝引诸药偏走下焦,并能强健筋骨,香附行气解郁,黄柏苦寒坚阴,抑制诸药过于温燥,共为佐使药。本方适应证为:神疲困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子宫寒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等。用苏叶、防风煎汤送服,可使风寒得解,脾肾得补,虚寒得温,起到表里双解的作用。 (2)苏叶防风煎汤送服建参片 建参片具有温肾暖脾,益气活血的功效。方中附子温肾,干姜暖脾,党参、炙甘草补气,川芎、桂枝温通血脉。原方治疗因脾肾阳虚,气虚血瘀所致的心律失常。凡有此疾而感受风寒者,用苏叶、防风煎汤送服,既可缓解心律失常宿疾,又可外解风寒卒疾,可谓一举两得。 (3)荆芥防风煎汤送服桂附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炮干姜、炒白术温脾阳,党参、炙甘草补益中气,中阳得温,斡旋四旁。凡脾肾阳虚见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畏寒?卧者,为首选之品。此类病人易患感冒,误用辛凉解表药必引邪入内。选用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煎汤徐徐服下,并服适量桂附理中丸,使通体皆温,风寒外解,脾肾之阳亦得到一定温补。
阳虚感冒吃什么药管用
病情分析: 你好,阳虚体质的患者,多见于阳虚感冒的患者,建议对症口服玉屏风散进行调理治疗。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进食油腻性较大的食物,建议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用药物调理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
脾肾阳虚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再造散 本方原为阳虚不能作汗的外感证而设,随后沿为阳虚感冒的代表方剂之一。方中人参、黄芪温补脾胃之气;附子峻扶脾肾之阳;羌活、防风、川芎、细辛发散在表之风寒;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为桂枝汤方药,有调和营卫,解表祛邪的功能。诸药合用,具有温补脾肾,散寒解表的作用。夏日遇此证,可加知母、石膏,冬日不必加。 (2)真武汤 本方是《伤寒论》中温阳(脾与肾)化水的代表方剂。虽然论中原文并未点明治疗阳虚感冒,但分析论中有关条文并结合临床实践,真武汤证的典型反应应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外感病汗出不解,仍发热,出现阳虚水泛之征;②肾阳虚复感外邪,水气四溢;③素有脾肾阳虚,外感风寒,出现水湿停泛胃肠之征;④心阳不足复受外邪,出现水气凌心之征。由此可见,脾肾阳虚感冒用真武汤治疗是无庸置疑的,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为君;生姜温阳行水散寒为臣;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使寒水从下消散,芍药和营。全方共奏温阳固卫,温肾逐寒,健脾利水之功。 本方所治疗之感冒,应当是阳气虚弱无力抗邪外出的证候。其表现为虽发热而恶寒重,口虽渴而喜热饮,脉虽浮而无根。多见于老人或小儿。用之得当,确有转危为安的明显疗效。 (3)脾肾俱寒挟感方 本方是清代医家吴坤安“少阴新法”之一。“凡看伤寒热病,诊得六脉沉细,似寐非寐,皆属少阴见象。……如兼泄泻,邪在脾肾之间。”(见《伤寒指掌·少阴新法》)方中以干姜温阳散寒为君药,桂枝、紫苏辛温解表为臣药,佐以广皮、厚朴、山药、焦曲、茯苓健脾理气化湿,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味配伍,具有温阳散寒、健脾、解表的功效。适用于脾肾俱寒挟感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大便泄泻,苔白舌嫩,而兼少阴脉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