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正文

中医针灸的一分指多少 古人针灸深浅几分,现代上寸?有何区别

2023-05-19 23:13:31 互联网 未知 健康

 中医针灸的一分指多少 古人针灸深浅几分,现代上寸?有何区别

中医针灸的一分指多少

不能用厘米来算,针灸针分成0.5寸、1寸、1.5、2.0、2.5、3.0等 并不是说一寸的就是0.5寸的一倍,25mm为1寸,40mm为1.5寸,50mm为2寸,60mm为2.5寸,75mm为3寸,一分就是十分之一寸,要按针的百分比来算

古人针灸深浅几分,现代上寸?有何区别

1、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汉族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族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2、1分 = 0.1寸 1寸 = 10分 古代与现在差别不大,全凭医生的判断,但我认为至少要超过表皮:人体皮肤厚度一般为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表皮厚度悬殊较大,为0.07~1.2mm,手掌、足跖可达0.8~1.4mm,而肘窝处仅0.3mm。眼睑的表皮厚度则小于0.1mm。一般真皮的厚度为0.4~2.4mm不等,背部的真皮有表皮的30~40倍厚。皮肤的整个厚度,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国成人男性皮肤平均厚度为1.15mm,可因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躯干背部及臀部较厚,约2.23mm,眼脸,耳后皮肤较薄,约0.5mm。同一肢体,内侧偏薄,外侧较厚,如大腿外侧约1.13mm,内侧为0.95mm。另外,同一部位的皮肤厚度,也随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的不同而有差别。成人皮肤厚度为新生儿的3.5倍,但至5岁时,儿童皮肤厚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另外女性皮肤比男性薄,老年人皮肤较年青人薄。

3、转自一些中医博客的话,希望有用
一、针刺深浅的错误,引起的针害
《灵枢.官针》:“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
二、病在何处,即针在何处
《灵枢.终始》“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素问.调经论》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素问》中治疗此种微风即采用轻刺透皮---针刺非常之浅,因为在皮守皮吗!
所以,病在筋要扎在肌肉层,病在骨头要深刺至骨。所以我们临床上,皮肤病要用梅花针扣刺,颈椎病、腰椎病要扎在肌肉层或骨头上
三,一般穴位的针刺方法
《灵枢.官针》 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利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嫩法附: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探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灵枢.终始》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义如下文)邪辟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六句言病变也。凡此者。皆须用针。治以三刺之法。则诸病可去也。)故一刺则阳邪出。(初刺之在于浅近。故可出阳分之邪。)再刺则阴邪出。(再刺之在于深远故可出阴分之邪。)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为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
四,病邪不同,针刺深浅不同
《素问.针解》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灵枢.小针解》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