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正文

传播流感构成犯罪吗

2024-06-27 12:00:45 互联网 未知 健康

传播流感构成犯罪吗?

传播流感构成犯罪吗

      故意传播流感病毒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蔓延,人们对于疫情的发展表示极大的关注。世卫组织一再表明疫情发展趋势不可预测,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非典流行时的情形,因此加大防控力度,控制疫情蔓延是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在四川成都和山东济南分别确诊内地第1例和第2例甲型H1N1流感,无独有偶,两例都是输入型流感,而且都是由中国在美洲的留学生带回来的流感。而病例在回国行程中活动范围广泛,与之有过密切接触者目前还未完全找到,因此而产生的后果怎样还无法预计,但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流感防控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给人们也带来了恐慌。虽然政府部门对于流感防控作出了相应的规定,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难免存在漏洞。而面对流感,不但是政府部门,每个公民都有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对自己、家庭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因此根据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对于来自封疫区的、无流感症状者的入境人员应当先行医学观察一周。


    目前阶段我们不能限制来自疫区的人进入国境,但是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发病前一天已经具有传染性。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对于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即使无任何流感病症,也应当先进行一周的医学观察。确定无可疑症状后,再进行社会活动。这在表面上看是影响了入境者的行程,但是这与一旦确认病诊流感而非有效隔离带来的后果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二、了解流感症状,加强自我防护和自检,发现症状及时就治。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三、防控流感,公民责任应提升到法律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笔者认为,光有民事方面的赔偿是不够的,对于那些已经出现流感症状并且多种情况表明有可能感染病毒,比如来自疫区、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者,应当采取隔离、就医措施而不采取,无视他人安危到人员密集场所,最终确诊并导致他人被感染者,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解释中所说的“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灾害。

不构成犯罪。

因为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归为丙类传染病,正常情况下传染病有三类,甲乙丙类传染病,唯有甲类传染病或乙类〈非典型肺炎等)比照甲一类的传播才构成犯罪,所以流感属于丙类传染病,因此不构成犯罪,一旦感染流感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多喝水,饮食要注意清淡一些。避免到公一共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