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正文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需要什么物理和数学基础 量子力学入门

2023-04-22 17:15:31 互联网 未知 科技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需要什么物理和数学基础 量子力学入门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需要什么物理和数学基础?

要学很多课的。
狭义相对论:
物理部分 1 普通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光学。2 理论力学。3 电动力学。看完电动力学物理上就可以了。数学部分 1高等
数学 2 线性代数 3 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的1和2在看普通物理的时候用到,3在电动力学中用到。
广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增加。
物理部分:1 普通物理中的热学,原子物理。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量子力学知道点就行了。数学应增加1微分几何。2近世代数 3拓扑学。4 微分流形,5黎曼几何
若教材用《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梁灿彬 ,书中讲了广义相对论中的数学,若看这本书,就不用在看专业的数学书了。如果不是专业学,平时看一些科普书就行了。
当把狭义相对论用的数学与物理看完后再看原子物理后就可以看量子力学了。

量子力学入门

先买《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回去看看,能让你对量子力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定理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里面也不乏有趣的证明,语言也非常幽默,没什么高难度的东西,一般初中生都能看懂了,用来入门就绝对没问题!之后可以针对量子力学里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那时再买专业一点的书,比如说像《量子力学学习指导》、《量子力学》、《高等量子力学》等等。至于说准备嘛,呵呵,那就准备好颠覆自己的世界观吧!量子力学很神奇呢!

寻找量子力学的介绍

你可以把下面这个文字复制到WINDOWS的记事本里,再保存成TXT文件就行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德布罗意认为:正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样,实体的微粒(如电子、原子等)也具有这种性质,即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说不久就为实验所证实。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就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也就不同于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力学。当粒子的大小由微观过渡到宏观时,它所遵循的规律也由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和泡利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建立之后发展建立起来的。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

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物理体系的状态由波函数表示,波函数的任意线性叠加仍然代表体系的一种可能状态。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遵循一个线性微分方程,该方程预言体系的行为,物理量由满足一定条件的、代表某种运算的算符表示;测量处于某一状态的物理体系的某一物理量的操作,对应于代表该量的算符对其波函数的作用;测量的可能取值由该算符的本征方程决定,测量的期待值由一个包含该算符的积分方程计算。

波函数的平方代表作为其变数的物理量出现的几率。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并附以其他必要的假设,量子力学可以解释原子和亚原子的各种现象。

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涉及许多哲学问题,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实在问题。按动力学意义上的因果律说,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当体系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被知道时,可以根据运动方程预言它的未来和过去任意时刻的状态。

但量子力学的预言和经典物理学运动方程(质点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的预言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经典物理学理论中,对一个体系的测量不会改变它的状态,它只有一种变化,并按运动方程演进。因此,运动方程对决定体系状态的力学量可以作出确定的预言。

但在量子力学中,体系的状态有两种变化,一种是体系的状态按运动方程演进,这是可逆的变化;另一种是测量改变体系状态的不可逆变化。因此,量子力学对决定状态的物理量不能给出确定的预言,只能给出物理量取值的几率。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物理学因果律在微观领域失效了。

据此,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断言量子力学摈弃因果性,而另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量子力学因果律反映的是一种新型的因果性——几率因果性。量子力学中代表量子态的波函数是在整个空间定义的,态的任何变化是同时在整个空间实现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远隔粒子关联的实验表明,类空分离的事件存在着量子力学预言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同狭义相对论关于客体之间只能以不大于光速的速度传递物理相互作用的观点相矛盾的。于是,有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为了解释这种关联的存在,提出在量子世界存在一种全局因果性或整体因果性,这种不同于建立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局域因果性,可以从整体上同时决定相关体系的行为。

量子力学用量子态的概念表征微观体系状态,深化了人们对物理实在的理解。微观体系的性质总是在它们与其他体系,特别是观察仪器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人们对观察结果用经典物理学语言描述时,发现微观体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或主要表现为波动图象,或主要表现为粒子行为。而量子态的概念所表达的,则是微观体系与仪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表现为波或粒子的可能性。

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实在是量子态。真实状态分解为隐态和显态,是由于测量所造成的,在这里只有显态才符合经典物理学实在的含义。微观体系的实在性还表现在它的不可分离性上。量子力学把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它不允许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离的、独立的部分组成的。关于远隔粒子关联实验的结论,也定量地支持了量子态不可分离性的观点。

量子力学重点

(一)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证实。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连续性方程, 波包的演化,薛定谔方程的定态解,态叠加原理。

(二)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方势阱中的反射、透射与共振, --函数和-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简谐振子。

(三) 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 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度关系,角动量算符。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力学量的完全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

(四) 中心力场
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 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五) 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态和算符的矩阵表示,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谢振子的占有数表象。

(六) 自旋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 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自旋纠缠态。

(七) 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定态非简并微扰轮,定态简并微扰轮,变分法。

(八) 量子跃迁
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 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九) 多体问题
全同粒子系统,氦原子,氢分子。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1.了解波粒二象性假设的物理意义及其主要实验事实,
2.熟练掌握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有限性、连续性和单值性。深入理解波函数的概率解释。
3.理解态叠加原理以及任何波函数按不同动量的平面波展开的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深入了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与非定态波函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了解连续性方程的推导及其物理意义。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1.熟练掌握一维薛定谔方程边界条件的确定和处理方法。
2.熟练掌握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求解方法及其物理讨论,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束缚态问题的求解方法。
3.熟练掌握势垒贯穿的求解方法及隧道效应的解释。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的反射、透射的处理方法及共振现象的发生。
4.熟练掌握一维谐振子的能谱及其定态波函数的一般特点及其应用。
5.了解--函数势的处理方法。

(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1. 掌握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方程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厄米算符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的定理。
3.熟练掌握坐标算符、动量算符以及角动量算符,包括定义式、相关的对易关系及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4.熟练掌握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及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个力学量同时具有确定值的条件和共同本征函数。
5.熟练掌握不确定度关系的形式、物理意义及其一些简单的应用。
6.理解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掌握如何根据哈密顿算符来判断该体系的守恒量。

(四)中心力场
1.熟练掌握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及分离变量法求解三维库仑势问题。
2.熟练掌握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能谱及基态波函数以及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
3.了解球形无穷深方势阱及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基本处理方法。

(五) 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1.理解力学量所对应的算符在具体表象的矩阵表示。
2.了解表象之间幺正变换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掌握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形式及求解本征值、本征矢的矩阵方法.
4.了解狄拉克符号的意义及基本应用。
5.熟练掌握一维简谐振子的代数解法和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
1.了解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电子自旋回转磁比率与轨道回转磁比率。
2.熟练掌握自旋算符的对易关系和自旋算符的矩阵形式(泡利矩阵)、与自旋相联系的测量值、概率和平均值等的计算以及其本征值方程和本征矢的求解方法。
3.了解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和简单塞曼效应的物理机制。
4.了解自旋-轨道藕合的概念、总角动量本征态的求解及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
5。熟练掌握自旋单态与三重态求解方法及物理意义,了解自旋纠缠态概念。

(七)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1.了解定态微扰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中波函数一级修正和能级一级、二级修正的计算.
3.掌握简并微扰论零级波函数的确定和一级能量修正的计算.
4.掌握变分法的基本应用。

(八)量子跃迁
1.了解量子态随时间演化的基本处理方法。掌握量子跃迁的基本概念。
2.了解突发微扰、绝热微扰及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的跃迁概率计算方法。
3.了解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特别是选择定则的定义及其作用。
4.了解氢原子一级斯塔克效应及其解释。

(九)多体问题
1.了解量子力学全同性原理及其对于多体系统波函数的限制。
2.了解费米子和波色子的基本性质和泡利原理。
3.了解氦原子及氢分子的基本近似求解方法以及解的物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