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正文

第四次中东战争,叙利亚苏制防空制导雷达叫什么 相控阵雷达和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2023-05-08 07:25:24 互联网 未知 科技

 第四次中东战争,叙利亚苏制防空制导雷达叫什么 相控阵雷达和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第四次中东战争,叙利亚苏制防空制导雷达叫什么

在苏联军队中,SA-6编成导弹团作战。每个团辖2部P-40“Long Track”雷达,一部“Thin Skin”雷达,以及五个导弹连。

每个导弹连都可独立完成防空作战,配备1部指挥车、1部履带底盘的1S91制导照射雷达、4辆三联装履带式导弹发射车、 四辆6X6ZIL131卡车每车携带三枚备用导弹,卡车尾部有起重臂,以及1辆电源车、1辆供油车。SA-N-3与SA-6并无关系。战斗准备就绪条件下从目标截获到发射导弹反应时间为10-15秒。从卡车向发射车重装填导弹约需10分钟。从设备关机到重新部署阵地需15分钟。

导弹连的履带底盘均为TELAR(ZIS-23-4高炮也用此底盘),乌里扬诺夫斯克机械厂制造,六对负重轮,驱动轮在后,无承重轮,全焊接车身,乘员舱在前,发动机舱在后。有空气滤清设备、超压核生化防护、红外夜视设备,无两栖能力。承载导弹转盘可360度旋转,导弹发射最大仰角85度。行车时导弹指向车后部,保持水平以减小发射车的高度。

SA-6系统与SA-4系统共享许多部件。从设计来说,二者是互补使用的。SA-4在远程高空作战,SA-6适用于中程中空作战。SA-7与SA-8适用于短程低空作战。

相控阵雷达和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了相控阵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在50年代中期研究出了两部舰载相控阵雷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相控阵雷达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把它比喻成“千里眼”。然而,相控阵雷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你又对相控阵雷达了解多少呢?

  雷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控阵雷达又称作相位阵列雷达,是一种通过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因其以电子方式控制波束而非传统的机械转动天线面方式,故又称电子扫描雷达。
  相控阵雷达具有相当密集的天线阵列,任何一个天线都可收发雷达波。以天线单元为单位形成区块,扫描时,选定其中一个区块或数个区块对单一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使整个雷达具有了可同时对许多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或追踪的功能,形如多个雷达的集合。由于相控阵雷达采用电子控阵的扫描方式,和机械转动的传统雷达相比,资料更新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资料更新周期也由秒或十秒级上升为毫秒或微秒级,在对付高机动目标时,具有了极大的优势。此外,相控阵雷达还可发射窄波束,因而也可充当电子战天线使用,如电磁干扰甚至是构想中发射反相位雷达波来抵消探测电波等。
  和依靠雷达天线转动实现扫描的机械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具有很大的优势:
  目标多 相控阵雷达因电子扫描所具有的灵活性、快速性,以及按时分割或多波束,使其实现了边搜索边跟踪。通过计算机的控制,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非常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功能强 相控阵雷达所形成的多个独立控制波束,使其功能极其强大,可以同时分别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作用相当于多部专用雷达同时工作。相对简单的设备还提高了系统的机动能力。
  反应快 相控阵雷达不需要传统机雷达所必需的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并且可以无惯性快速扫描,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息传递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率。同时,相控阵天线采用数字化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雷达操作,缩短了目标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提高了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
  性能优 相控阵雷达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辐射单元同时作业,功率高,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为发现远距离和小雷达反射面目标提供了方便。此外,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采用并联连接,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靠、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可谓雷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的应用是通过波束来实现的,它也是理解相控阵技术的关键。波束,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天线发射或接收信号时所形成的诸如“笔形波束”、“扇形波束”等等并不是在空间中真实地存在,事实上是在不同的方向随着信号放大倍数的不同(倍数大时,我们称其为增益),形成了一个信号增益与方向的关系曲线。而相控阵技术就是一种通过控制阵列天线各个单元的相位和幅度以便形成在空间满足一定分布特性的波束,并且能够改变其扫描指向的技术。相控阵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波束的形成和扫描,达到单元相位的改变,从而使波束的指向、形状和个数等很快地改变,实现了传统天线并不具备的优势。
  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具有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也就是所谓的阵元。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需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相控阵雷达虽然不能像其它雷达那样依靠旋转天线来使雷达波束转动,但它自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使用“移相器”来实现雷达波束转动。相控阵雷达天线是由大量的辐射器(小天线)组成的阵列(正方形、三角形等),辐射器少则几百,多则数千,甚至上万。每个辐射器的后面都接有一个可控移相器,每个移相器都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当相控阵雷达搜索远距离目标时,虽然看不到天线转动,但上万个辐射器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偏转,即使是上万公里外的洲际导弹和几万公里高的卫星,也逃不过它的“眼睛”。如果是对付较近的目标,这些辐射器还可以分工负责,产生多个波束,有的搜索、有的跟踪、有的引导。正是由于这种雷达摒弃了一般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人们给它起了个与众不同的名字——相控阵雷达,表示“相位可以控制的天线阵”的含义。
  说到这里,不仅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常见的一种昆虫——蜻蜓。蜻蜓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两只眼睛,但实际上蜻蜓的每只眼睛里又有许许多多的小眼睛,并且每个小眼睛都能完整成像,从而使蜻蜓的视野范围大大扩大,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与此十分相似。

  有源相控阵雷达
  与无源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分为有源(主动)和无源(被动)两类。其实,有源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射/接收元素的多少。无源相控阵雷达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发射机产生的高频能量经计算机自动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辐射器,目标反射信号经接收机统一放大(这一点与普通雷达区别不大)。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昂贵,工程化难度加大。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的难点在于发射/接收组件的制造上,相对来说,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