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正文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比例如何配 TLC薄层色谱法。急!!!

2023-05-10 00:34:20 互联网 未知 科技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比例如何配 TLC薄层色谱法。急!!!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比例如何配

一般体系都是 氨水 甲醇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己烷(或石油醚),如果混合物对酸不稳定就加一点点氨水,对碱不稳定就加一点点醋酸。

主要看极性吧,需要分离的物质极性大,就多用极性大的试一试,极性小就多用极性小的。一般都是从极性小的开始试。首先你得对你的产物极性有个初步的认识,如果实在判断不出来,就从正己烷:乙酸乙酯=50:1开始慢慢调吧。。。

TLC薄层色谱法。急!!!

1.点样板入展开缸但不接触展开剂,使点样板在缸中饱和后进行展开. 这样Rf值相对小,层析效果比较好.
具体操作可以是将层析缸倾斜,放入点样板使其不接触展开剂,加盖并用凡士林防滑密封,15分钟后,轻轻放平层析缸.

2.可以通过调节层析缸倾斜角度来控制 或配展开液后,取适量移入缸内

3.分不开或拖尾可能是没有进行饱和,你可以提前配好展开剂,比如早晨先配好,然后处理样品还有甲醇,乙酸乙酯很容易挥发所以展开剂的比例不可以太小样点不要太大

还有,不是每个分析所用的展开剂都是最合适的再说样品杂志可能很多,对比一下对照品.

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有关物质是研究药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它可能是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试剂、降解物、副产物、聚合体、异构体以及不同晶型、旋光异构的物质,也可能是制剂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反映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药品申报的质量研究资料中需建立其检测方法,并根据生产、稳定性考核等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质量标准中制订该检查项,规定其限度。目前,有关物质的常用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法)。
1.测定方法类型
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和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一般杂质检查,杂质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杂质对照品)。目前国内由于难以获得杂质对照品、故一般均采用自身对照法。
2.展开剂的确定(即专属性试验)
专属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该点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采用在被分析物的对照品或精制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证明色谱条件可将各杂质与被分析物分离[1]。这里的关键是:将多少量的杂质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确的作法是将1%(w/w)浓度量的各杂质加入到100%浓度的主成分中,配制这样的溶液来
验证系统适用性。之所以如此配制,目的是模仿样品中有可能存在的状态,即有少量(1%左右)杂质存在时是否能与主成分达到完全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样品中实际存在情况的(见图1);而不应把该溶液配制成:主成分与中间体相同浓度的。因为一者实际检测时样品中不可能存在此种情况;二者该浓度不易确定,目前国内申报资料中一般的作法均是配制成较低的一致浓度,这样各斑点当然易于完全分离了,但在实际测定时,由于主斑点急剧增大,很易将相邻杂质包含于主成分斑点中。同样,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的配制方法亦如此。
3.检出条件的确定

其基本出发点是:主成分与相关杂质均应在该条件下显色,且在相同浓度下,斑点大小应基本一致。薄层板的类型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来选用,测定有紫外吸收的物质通常选用GF254或GF365板;测定无紫外吸收、需喷显色剂的,常选用硅胶G板或H板,选用该类薄层板时,显色方法根据被测物质的结构式选取,但当有多个显色方法时,应分别进行试验,选取灵敏度最高的显色方法。如醋酸氢化可的松有关物质的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碱性四氮唑蓝试液显色,美国药典26版采用硫酸-乙醇(10:90)溶液显色,两者均为激素类药物的显色方法。醋酸氢化可的松属于激素类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四氮唑法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重要显色方法;而硫酸-乙醇显色法则主要是针对激素类中的雌激素的显色反应,对于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醋酸氢化可的松则反应活性不强,结果两法的灵敏度相差10倍以上。因此,检出条件的确定,一定要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4.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灵敏度试验——最低检出限的测定)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设定在有关物质检测中是至关重要的,浓度越高、越能反映样品中杂质存在的情况,但若设定得过高,则会产生主斑点严重拖尾、“断腰”等超载现象的发生,产生错误结论;若设定太低,又将达不到检测杂质的目的,观测不到杂质量的变化。其设定是根据最低点样量和最大点样量来综合考虑的。

最低检出限虽然是个绝对值,但真正的意义却是其相对值,即相对于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多少而言,所以测定结果不仅要罗列出其绝对值又应列出其相对值,这样最低检出限才有意义!最大点样量则是通过不断加大供试品溶液浓度,直至主斑点严重拖尾、“断腰”等情况出现时来得到的。然后根据最低检出限,采用“上推法”来确定:如一般设定杂质斑点小于1.0%对照斑点,对照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最低检出浓度(即最低检出限)的20~50倍,则供试品溶液浓度是最低检出浓度的2000~5000倍;反过来,最低检出浓度应至少达到供试品溶液浓度的0.02%~0.05%。应注意的是:由于最低检出量和最大点样量因试验环境、薄层板质量以及即时试验时其他各因素的不同而改变(即耐受性因数),故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在保证小于最大进样量的情况下,可在此基础上设定得再高一些,以保证该浓度可适用于各种条件下。。

薄层色谱法工作原理

薄层色谱法(thin一layer。hrornatography, TLC)一种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物质 组分的色谱分析方法.薄层板上涂有一层固定相,通常 是把一种惫浮在合适溶剂中的吸附剂均匀地涂布于玻 瑞板或金属板上,干燥后即成。最常用的吸附剂为硅 胶、暇化铝和纤维索等.分析时,先将样品溶液点在薄 层板的一端附近(这一过程称为点样)。然后把薄层板 的这一端浸入作为流动相的溶剂系统中,使样品原点 附位于液面上方。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沿板上升,带 动样品物质向上移动(这一过程称为展开).由于样品 各组分在固定相及流动相中有不同的吸附、溶解等能 力,在展开过程中,经过固定相及流动相对组分的吸 附、解吸等反复作用,使各组分在薄层板上表现出不同 的移动速度从而得到分离. 通过比较分离后的斑点移动的距离可对样品进行 定性分析,常以Rf值作为比较的参数.Rf值定义为斑 点中心移动的距离与溶剂自样品原点至前沿移动的距 离的比值。由于影响Rf值的因素较多,Rf值常随实验 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需在分析样品的同一块薄层 板上点上标准样品才能进行有效的鉴定. 样品经展开得到分离后,只有有色物质的斑点能 在薄层板上直接观察到,大多数分离后的斑点偏经过 适当的处理后才会显现出来。主要的方法有:①喷以适 当的显色剂,使斑点显色.②紫外灯下观察能发射荧光 的物质斑点。③在涂有荧光指示剂的薄层板上,观察紫 外光照射下斑点处的荧光熄灭.④在无机吸附剂的薄 层板上喷洒硫酸或加热.使有机物质斑点炭化. 薄层色谱法原先主要用于定性分析,随着薄层色 谱扫描仪的出现,使薄层色谱法与其他色谱法一样能 够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扫描仪的工作原理是以反射光 法或透射光法对斑点进行扫描,将斑点的颜色(或荧 光)强度转换成峰面积进行定t分析.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有:①灵敏.可检侧10一‘~l犷, 克物质。②分离迅速。展开所需时间约15~60分钟. ③样品用量少。仅需几个徽升。④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⑤可提纯样品,制备标准样品。 薄层色谱法在农业科学、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环 境保护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用来分离和测定农 药残留量、黄曲排素、氨基酸、磷脂类化合物、生物碱、 花青素、有机酸、街类化合物、植物激素以及徽量金属 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