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拈花湾的景区总述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这句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适合用在什么

2023-03-10 04:51:36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拈花湾的景区总述

拈花湾的景区总述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这句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适合用在什么

禅,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源于佛教及其禅宗,可追溯至当年佛祖灵山拈花。
自摩诃迦叶会心一笑开始,在西天传四七二十八代之后,经菩提达摩于南北朝刘宋时期(大约479年之前)传入东土,至中唐六祖慧能(638-713),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德宗、唐玄宗期间,自成一体,完全融入中国文化。禅,成为中国人时尚的生活方式,兴起于唐代,蔚然成风于宋代,得益于文人雅士与禅师们的交往唱酬,记为文学,以“禅诗”广为传播;载为禅话,以“语录”评唱颂古公案。
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守望灵山胜境, 心接四面八方,深信“禅只在生活之中”,而致力于“禅生活”,于是依托太湖山水,弘扬江南禅风,选址天造地设的“拈花湾”,营建禅意生活社区,旨在以东方禅智慧,为世界倡导绿色禅生活,让心身愉悦,让情有所托,让智有所益,让思有所归。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唐宋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和诗僧禅师们,留下了3万多首禅诗。拈花湾从这3万多首禅诗中,选取适用当代社会、契合江南物候、对应本地场所的经典作品及其章句,将其中的禅意、禅趣、禅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文化空间和功能设施,因此可以说,拈花湾是集中国历代3万首禅诗意境之大成的“禅诗大观园”。
在这里,人们不再只是通过古书古人古公案玩味禅文字,品尝禅书画,空谈禅道理,而是身临其境,沁润在禅中,生活在禅中,忘我在禅中,感悟在禅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床一被,一衣一履,一桌一灯,一碗一筷,一杯一盏,乃至一只鸟叫,一片蛙鸣,一抹云彩,一缕薄雾,一点烛光,一丝暗香,一串晨钟,一遍暮鼓,一湾渔火,一舟晚唱,无处不是禅意,也无处不是生活。
从禅诗、禅话中提取适用语录,为整个拈花湾所有的道路、景观、景点、公共设施、商业店铺、宾馆、客房、餐厅、茶室及各种亭台楼阁、僧房禅院等命名。
拈花湾的命名体系,一方面,具有一般景区的“导示系统”功能和一般科普公园之类的“解说系统”功能;另一方面,又完全不同于这些规定路线的导示系统和知识教育的解说系统。就禅来说,禅不着文字,也不着物象,更不假外物,全凭一个人独自的心来体会,而且体会到的东西,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由此而言,所有事先规定的线路和旨在教育的解说都不是禅本身,充其量只是提起人们参禅悟禅的“话头”。
拈花湾因此将所有的建筑、设施、景观,都视为“禅的媒介”,由此创造了“媒介型建筑”和“媒介型景观”,与此相关的所有命名,都不再具有规定性作用和知识性意义,而只是一种提示,一种方便,一种假设,一种质疑。比方说,当你在拈花湾看到一处叫做“听雨亭”的休憩设施,亭中有一块匾上刻写着唐代某著名诗人的一首《听雨》五言绝句。如果是在一般景区,导游会告诉你,当年那位诗人是怎样留下这首诗的故事,你也会习惯地根据诗中的描绘寻找相对应的景物,让自己尽可能读懂诗中的涵义。但是,在拈花湾,你是完全自由自在的,你大可不必理会这首诗的来历,完全没有必要让诗句的字面约束自己稍纵即逝的感受。你只须在听雨亭听自己的雨声,或者听不见雨声,甚至听到的不是雨声而是歌声,见到的不是雨帘而是阳光,闻到的不是乡土味而是法国香水,触摸的不是太湖石而是和田玉……此时此刻,无论你感受到了什么,你都没有错,这是因为,你在听雨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都与听雨亭有关,都是此刻的你自己的听雨亭,这就够了,这便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禅,这便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时不变的禅趣,因为你,拈花湾成了一个生机无限的“禅趣大观园”。
从历代古禅公案中提取灵感,将公案中的智慧道具,如钵、茶、书、画,乃至狗子、野狐等,转化为智慧生活艺术。这里所有的生活用品、旅游用品,因此都是禅艺精品,都是可以带走的禅的审美记忆,让回到世间的繁杂生活,仍然可以是拈花湾禅意生活方式的美丽延续。
在拈花湾,每一间酒店的房间,都以一位禅诗作者命名,都有三件可带走的“禅艺”,一件是打开了你心锁的房间“钥匙”,一件是与这个房间同名的诗人的某一诗篇为内容的“书法”限量复制品,一件是与这幅诗书同名的“禅画”限量复制品。但你要带走三件禅艺,必须留下三件禅艺——你为下一位禅客制作的钥匙,抄写的书法,临摹的禅画。这叫传印,也叫传心,也叫心心相印。
在拈花湾,任何一处喝茶、吃饭、品酒、听琴、闻香、沐浴、观水、经行的地方,都有与之相应的禅艺,载着你的记忆,让你将它们带回红尘。同样,你必须为下一位禅客,留下你的体温、你的馨香、你的身影、你的感觉,你将所有这些无法言喻的禅的体验,寄托给一件精美或者朴拙的禅艺,也许你的下一位禅客能够读懂。
在拈花湾,每一位无意禅艺的禅客都是有心的禅艺中人。每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一道禅艺风景,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吃住行游购娱,参与拈花湾的不断创建,拈花湾因为每一位禅客的禅意生活,成为举世无双的“禅艺大观园”。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这句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适合用在什么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释迦拈花”。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噗嗤”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迦叶微笑”。 这师徒两人神神怪怪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紧接着,释迦牟尼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徒儿们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同学了啦。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 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禅宗的特色就是:传道授学,讲求心领神会,无需文字言语表达。我太懂禅学,但我喜欢禅宗的意境,那对世间美好的领悟,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花,我喜欢去默默的领悟花的语言! 我喜欢昙花的刹那灿烂。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时间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全部的梦想和激情,壮烈与喝彩,顷刻间挥洒净尽,淋漓快意。 望尽了烂漫辉煌的一刻,终有落樱缤纷。残红善舞。你本来是灿烂过的,因此不怕被遗忘;你本来是热烈过的,因此甘于安守一份不可言喻的静默。就这样,你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笑靥如你,真情如你,希望如你,生命亦如你。 我喜欢兰花的清幽。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片叶子,就一朵或几朵白色的小花,却历经千年,依然悠远飘逸。习惯了寂寞,不以无人而不芳。淡淡的,一体青凝不染尘。一种从容的生活状态,不是甘于平庸而是细腻地去感受生活中并不缺少的快乐。远离了喧嚣繁杂,空谷晨钟,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青青一线,暗香浮动。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人生亦是如此,或绚烂如夏花,或如秋叶飘零,不管成败荣辱,从容面对吧。 生命如同四季,风露荣枯。知春、识秋,拈花拂雪,活出个淡雅人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