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旅游业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个什么方向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旅游业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个什么方向
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为为传统旅游业运行带来机遇,新型旅游业通过信息化改变其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现代化革新旅游服务理念,通过国际化扩宽旅游发展渠道与规模,智慧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指出,旅游行业将呈现下面四大发展趋势:
一、全面物联,智慧旅游的智能化体现在通过互联网使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换,进而在智能终端上进行智能识别、定位、监督和跟踪等操作,全面物联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强大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网络应用模式,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处理物联网信息交换中带来的巨大数据和信息,智慧旅游的发展与建设需要云计算作为平台与应用的依托。
三、实时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物联网的一种连接方式,它确保了移动智能终端在智慧旅游中的各种应用,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游客体验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实用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预测人工智能作为智慧旅游的核心科技,它将极大地应用于人流量、突发事件预测、游客满意度评价等方面。
找资料不容易,望采纳,谢谢!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因素,包括旅游者的收入情况和闲暇时间等;
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及其设施、交通情况等。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与以下因素有关:
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人口
物价水平
景点的吸引力
餐饮业的发展
等等
简述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特点
旅游活动以游览为中心内容,人们为了实现游览的目的还必须在吃、住、行、购、娱等方面进行消费.所以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旅游业作为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要提供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一体化服务,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要。这决定了旅游业的产品是众多企业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分别属于若干相对独立的行业,但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业务纽带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旅游业内部各企业间的横向联系。随着旅游活动不断向深度广度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综合性的特点会越来越显著。
2.服务性特点
旅游业是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服务性行业,它向旅游者提供的产品是固定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服务,使游客得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其中是以无形的服务产品为主,有形设施和产品是旅游业为旅游者服务的依托和手段。旅游业的各个组成企业分散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服务载体向旅游者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
3.外向性特点
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流动性的特点,旅游是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旅游业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提供给来自各国、各地的旅游者的。旅游业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需要参与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旅游业在经营中不仅要完成创收、创汇的任务,还要促进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交往,增进人民间的友谊和了解。旅游业的外向 性要求其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旅游产品的生产、组织和营销活动,开展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尊重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工作中,要维护国家的声誉,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
4.联带性特点
旅游业通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必须涉及到许多相关的行业,这决定了旅游业的联带性,满足旅游者多重需要这一纽带把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联系到一起,各自提供能满足旅游者某一方面需要的产品。随着旅游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旅游业各相关企业出现了联带集中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横向联合与纵向联合的方式。横向联合是指旅游业同一类型企业不同经营单位之间的合作。
5.敏感性特点
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和旅游业的各种特性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多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内部因素是指业内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有关的多种部门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协调。外部因素是指各种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使旅游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区内有很大的波动性,不论是旅游客源地还是旅游接待地的各种微小变化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对旅游需求发生作用,从而增加旅游业经营的不稳定性。这使得旅游业的微观经营和总体发展都具有较大风险,旅游业各组成企业要不断改进经营、调整产品、创新业务,增强抵御风险的基础和应变能力。
6.旅游业的社会性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旅游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精英旅游,而是人民群众的大众旅游,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具人广泛的社会性,。
7.旅游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
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看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高低。比例高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低的就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旅游业的产品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的旅游服务,同其它行业相比,不存在销售成本或销售成本较少,从而使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所以旅游业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国际上所公认的。一般情况下旅游部门每增加一名服务人员,社会上就要增加五名间接服务人员相配套,所以旅游业又成为各国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行业。
8. 旅游业的涉外性特点
旅游业的涉外性 把我们旅游从业人员推向了外交的前沿,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从业人员具有外交人员的素质,掌握必要的涉外知识,特别是自己言谈举止,注意维护国家和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9.旅游业的季节性特点
旅游旺季时,旅游接待能力不足,而旅游淡季时,旅游接待能力闲置。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旅游差价来调节淡旺季,旺季时调高价格,让一些旅游者错开旅游高峰期,淡季时调低价格,让有闲暇时间的旅游者,充分利用旅游接待能力。如黄金 周时的价格要比平时高四分之一。二是在旅游旺季时多雇佣临时工,如饭店服务人员,兼职导游员等。
10.旅游业的脆弱性特点
战争或者灾害等原因都会停滞旅游业的发展,如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及西方的旅游业受到重创;打了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和伊拉克的旅游业依据一蹶不振。
我国旅游业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就是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会影响到城市旅游的发展。一般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基础交通设施较好,行业服务水平也较高,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2、政策因素。国家政策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政府扶植,投入大量资金,自然,有利于发展旅游。
3、自然环境因素。这主要指两方面,一方面,旅游资源,拥有好的旅游资源的城市自然比没有的城市更有优势。另一方面,是地形和气候等,这会影响城市的可到达性和吸引力,简介影响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可以有效催你和带动包括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的发展。2011年的十一中秋黄金周,7天的旅游收入就达3008亿元,有力的带动了民航、铁路交通、城市出租车、餐饮和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旅游业是从接待入境旅游者起步的,早期的旅游形式是观光旅游,最早利用的是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奇山异水等传统旅游资源。随着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急剧扩大,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崛起,旅游资源的概念大大扩宽。没有进过城的农村居民,视高楼大厦、商场马路为旅游资源;没有下过乡的城市居民,视农村风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为旅游资源。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突破,加上休闲、度假、修学、探险考察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的出现,使旅游经济覆盖面急剧扩大到许多没有传统旅游资源的地区,这就为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调整产业结构,谋求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五,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优势如下,无形贸易;就地创汇;创汇便利;现汇收入;汇率高,成本低。
六,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速社会货币流通。
财政回笼,即通过征税回笼;信用回笼,即通过吸收存款,收回贷款,发放国债等方式;商务回笼即销售商品回笼货币;服务回笼,即服务收费回笼货币。旅游是高消费,是回笼货币较好的办法。
七,旅游业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带动需求,从而间接的带动和刺激经济的发展。
八,旅游业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国内财产的地区间转移和再分配。收入高地区的居民通过旅游把钱流向收入地的地区。
九,旅游业可以推进对外开放和扩大经济交流。
旅游业可以扩大本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深度交流,加强国际交往和合作。
十,旅游业有利于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差距。
十一,旅游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行。
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带动了强大的环境保护。
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意义?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仔细研究发现,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上,那些具有国际或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是集聚于某些特定区域而发展起来。如在美国,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国,钢铁生产主要集中于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尔多夫;在我国,海宁的皮革、东莞虎门的服装、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器等等。理论界把这种集聚于某些特定区域,依托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空间称为产业集聚。当然,产业集聚的这种经济现象不只限于制造业领域,在服务业中也同样存在。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也是最大的产业的旅游业,也不例外同样也存在着显著的产业集聚现象。
一、旅游业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在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中发现,一国有竞争力的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波特指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国外学者Donald (2004)等人根据波特的产业集聚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聚,提出了“旅游竞争集聚”的概念(见图1),他们认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
二、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旅游业在未来几年到十几年的发展目标,就是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达到和超过现在一流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水平。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新转折期。在这一转折期中国的旅游业要想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其产业集聚式发展是其必然选择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已经初现端倪。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起飞的“三驾马车”苏沪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国内城市群落已经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以建立超级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与之相对应,活跃在三大都市经济圈内的热点产业旅游业,也积极表现着不同程度的一体化发展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向构建大都市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苏沪杭长三角旅游协作区以上海市为龙头,依靠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完善的城市旅游集散功能,率先实现了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一跃成为中国旅游业最大的经济产出地。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积仅占中国1%的长三角地区接待海外旅游者600多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亿4千多万人次,占全国的27.66%。广东省则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优势和港澳市场的辐射作用,也争先做“大旅游” 的文章,同样获得了1260.83亿元的丰厚回报,表现了不可替代的大区域旅游的优势。目前,泛三角旅游区域旅游也逐步形成,旅游业将会在更大区域和更多企业间集聚。与此同时,一个以京津两大巨型城市为“双核”,以河北省的11个城市为卫星环绕的大北京旅游圈正在加速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游圈将形成 “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旧的体制在一些领域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旅游的综合经济就同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区域管理、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分割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阻碍了旅游业的行业集聚的形成。所以虽然我国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化非常的迅速,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并未最终形成。
三、提高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的对策
(一)制定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专项规划,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发展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作为指导,即需要编制一个跨越行政区划的区域旅游规划,对于区域内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统筹安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能够有效整合区域旅游经济资源,形成区域旅游特色,并促进区域内部有序发展、避免出现内部竞争的混乱局面。编制规划时应立意高远,站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角度,以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为导向,通过大思维、大手笔、大创意为旅游的发展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
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才能发展为旅游业,对旅游资源加以开发,有各种旅游资源,那些自然风光的地方。都是根据旅游资源决定的。旅游资源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比如像那些文化名城。现在社会的商业发展模式特别重视包装和宣传推广,当然发展观光旅游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当然是发展人文旅游,所以这也对旅游业有很大影响
辩论题: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发展旅游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乐人民生活素质,充实了人们精神生活。这是进步的,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之处。
2、从人们生活的角度说,发展旅游业是促进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鼻炎要求,不断发展旅游业,一方面促进了人们视野的扩展,另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发展旅游业的第二个有利之处。
3、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说,旅游业作为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呃~~我也只能想到这么多了,才疏学浅,实在是很抱歉——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策瓶颈有哪些
一、缺乏一整套的旅游产业政策
从总体来看,目前国务院一共发布了三个产业政策:一是汽车产业政策二是水利产业政策三是电子信息产业政策。虽然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发展本地区旅游业的若干政策,国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但我国还没有出台一整套有关旅游产业的政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显示,旅游业界对旅游产业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旅游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在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方面,虽然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相对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言,旅游教育的质量很难保证。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培训计划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培训系统分割严重,而且存在着许多漏洞,很难真正达到旅游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存在脱节现象
在旅游产业的财政政策方面,因为旅游产业是一项资金密集型的经济产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投资扶持政策,如土地政策的优惠,税收政策的优惠,外汇兑换的政策(包括外商所得利润和工资等收入汇出的自由),相应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必要的财政支持,但在旅游业的实施上往往与政策脱节,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国家旅游产业投资政策,且政策形式较为单一。另外,在市场准入、透明度、国民待遇上都存在着壁垒。
四、缺乏规范市场行为主体的行政规制和法律规制
在旅游相关的法律方面,旅游管理机构行使职权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一直是制约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与国际水平同步的瓶颈问题。从全国来看,我国仅有一部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性旅游专门法规——《旅行社管理条例》,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从地方来看,各地制定的一些涉及旅游的法规往往与其他行业的管理内容杂糅在一起,较少有单方面整体反映旅游管理的专门法规。由于缺乏规范市场行为主体的行为规制和法律规制,使得管理部门在对行业主体进行管理时无据可依,无法可施。
五、目的地推广弱于东亚太著名目的地
在旅游目的地推广方面,多年来,旅游发展基金不足,是困扰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收取机场费(旅游发展基金)的制度,但由于数量小且资金来源单一,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旅游发展基金的不足直接导致宣传费用的匮乏,中国国际市场促销费用是700—1 000万美元,海外办事处15个,相对于东亚太著名目的地来说,我们的宣传投入过少,另外,在宣传推广手段等方面也弱于东亚太著名目的地。
六、忽视了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培育
在扩大入境旅游政策方面,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是先发展入境旅游,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旅游开始逐步兴起,90年代以来,出境旅游逐步产生,总体来看,除了出境旅游市场上还有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之外,基本上都形成了买方市场的局面,因此,相对忽视了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培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签证问题。特殊的政治原因使我国同大多数主要客源国之间的签证手续异常烦琐,办理和审批时间也较长,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像欧盟成员国之间那样实行互免签证制度。但是,国外那些追求旅游体验效率的旅游者一般都不会在签证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这种矛盾很容易使部分客源分流到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航空的开放问题。有一个说法是,开放的国家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天空,但国家航空主管部门认为天空的开放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问题,一旦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就免谈。另外,我国在一些能够成为潜在客源市场的国际航线和航点上存在空白。例如,我国与南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直达航线,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