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居住建筑
哈尼族居住建筑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均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他们居住的房舍也多是“干栏”式竹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拥熬”,另一类叫“拥戈”。
哈尼族的住房“拥熬”是一种地棚式的建筑,它是一种原始古老的民居建筑。这种住房大多建在斜坡上。盖房时要在斜坡上挖出一个呈方形的地坪,然后在地坪外边的斜坡上栽上树叉,在树丫叉形地坪土台间架上木料,用竹笆铺成距地面约有二、三尺高的楼台,接着再在地坪土台和竹笆铺成的“楼台”之上搭房架,盖草顶。这就形成一半是地坪面,一半是铺竹笆楼的内室。这种地棚式的竹楼适合山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即冬暖夏凉。既方便在地坪上起灶炊煮,全家人又可以在竹笆铺就的楼台上席地而卧,冬天能保暖御寒,夏天凉爽又防潮。
所以,“拥熬”在20世纪50所代以前,是西双版纳哈尼族群众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民居建筑。 “拥戈”也是一种“干栏”式的楼房,它的建筑形制与傣族竹楼基本相似,一楼一底。楼室住人,底室关畜禽、堆杂物。楼室一律用木板或竹篱隔成两面三间,里间称“拥玛缥”,是女性成员居室,并兼做厨房,设一火塘供做饭、取暖。外间叫“波罗缥”,是男性成员住室,并兼做堂屋,设一火塘供照明取暖。男女室各设一火塘,客人来访,按性别分别从男女室楼梯上楼。 哈尼族的住房除了“拥熬”、“拥戈”这两种建筑形式外,还有母房与子房之分。母房就是家长或当家的兄长居住的房屋,这种母房哈尼语称其为“拥玛”。“拥玛”有人叫它大房,它比子房大,既是家长的住室,又是一家人用餐、招待客人等活动的中心。在“拥玛”附近建盖一种比较矮小的“干栏”式楼房或平房,那就是子房,哈尼语叫“拥扎”。“拥扎”是小伙子寻偶和建立小家庭的住房。儿子长大之后,便新建盖子房,一人一间,无一例外。父母在世时,儿子与媳妇都住在子房内,直至自己当家之时,才从子房迁入母房。 哈尼族自古有相帮建房的风俗,一家盖房,全寨帮忙。新房落成要设宴待客,请歌手唱歌,举行热闹的贺新房活动。
拉祜族的“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