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张家界四绝是什么,求诗句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2023-04-06 13:37:27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张家界四绝是什么,求诗句

张家界四绝是什么,求诗句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张家界的风光四绝是峰林、云海、日出、冬雪。
运昌诗《观云》
云埋黄石白日熏,万千气象一时沉。
红霞休说寒鸦色,毕竟随风没有根。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张家界四绝是什么,求诗句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张家界最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迄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天门洞,从此而得名天门山。
天门山距张家界市区仅 8 公里 ,海拔 1518.6 米 ,山体四周绝壁,拔地临空,气势冲天,发育着成熟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于高绝奇险中更见秀丽宜人,历来成为名人宦仕的景仰之地,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是张家界的文化圣地,被尊为“张家界之魂”,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
天门洞位于天门山山体的中上部,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天然穿山溶洞,海拔 1300 米 ,其高 131.5 米 ,宽 57 米 ,深 60 米 。它南北对开于千寻素壁之上,扶摇而通天,似明镜似天门镶嵌于蔚蔚天幕之上,终年吞云吐雾,蔚为壮观中更加神秘莫测 。“天门洞开云气通,江东峨眉皆下风”元朝的著名诗人张兑曾这样赞叹,磅礴的气势由此可见。
1700 多年来,这一道奇绝天下的胜景吸引着无数的探访者趋之若骛。特别是在 1999 年,世界特技飞行大师架机穿越天门洞,在全球引发了轰动效应,收看现场直播的观众达到 8 亿之多。
天门山的山顶部分相对平坦,面积达到 2 平方公里,保存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拥有世界罕见的高山珙桐群落,一年四季野趣盎然,宛如一座美不胜收的空中花园,一九九二年七月,天门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张家界的第二个国家森林公园。
随着对天门山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旅游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都基本齐备,有横跨崇山绝壁之上的天门山高山客运观光索道以 7455 米 世界罕见的长度和世界第一流的技术著称于世;蜿蜒迂回的通天大道以其穿行于山体绝壁之天险而成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蜿蜒于怪石林立、植被苍翠的原始空中花园中的游道更现曲径通幽的芬芳魅力。
其中天门山高山客运观光索道是天门山雄丽篇章的精华,它单线全长 7455 米 ,高差 1279 米 ,是世界上最长的单线循环式客运观光索道之一。它以张家界市中心的城市花园为起点,直达天门山顶的原始空中花园,最大爬坡角达 38.6 度,单程运行时间 28 分钟,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 “天上”,又象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依山籍壁,拔地冲天,恢宏壮观。它不仅凝结了中外参建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也融合了当代索道工程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堪称当代索道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奇迹,一个里程碑。
极具险绝奇观的天门山盘山公路——“通天大道”则是天门山的另一壮景。通天大道态势险绝,荡气回肠,更以蜿蜒迂回穿行于山体绝壁之天险而“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它全长 10.77 公里 ,从标志门直达天门洞脚下,海拔从 200 米 急剧提升至 1300 米 ,共有九十九个弯,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 180 度的急弯此消而彼长,层层叠起,中国书法协会常务副会长 沈鹏 先生走过通天大道后欣然为其题字“曲道通天”,字体遒劲挺拔,与通天大道的奇绝天下相融为一体。
而原始空中花园则更是野趣盎然、妙意横生,一路溶丘、钟乳广布,石林异现,野藤缠绕,奇石秀木结伴而生,处处皆成盆景。其间林石相间,形态各异,此长彼短,错综有致,参差成一处鬼斧神工的奇景。仔细观察品味,会发现它已完全脱去了那种拘泥于形态的美和韵,接踵而来的则是那种超乎于人的想象和神的授意的无以复加的神奇无端,再衬以林木石体本身所蓬勃出的生气和被覆的青苔,就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中的天然盆景王国活生生呈现在了眼前。
更有“天门洞开、鬼谷显影、天门翻水、野拂藏宝、独角瑞兽、天门转向”等六个千百年来的难解之谜渲染着天门山扑朔迷离、神秘出尘的气氛。
立于天门之巅,舒极目去看云雾深处的奇峰异起、云卷云舒;聆细耳去听天界佛国的暮鼓晨钟、天籁清音;纵满怀 “一览众山小”的江山多娇、壮丽豪情;相信这便是畅游天门山的奇境极致和神韵所在了.

形容张家界美景的词有哪些?

张家界四绝是什么,求诗句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千峰逐雾,
金鞭流纱,
武陵雪霁,
峰墙听风,
群峰照镜,
1. 千峰逐雾
峰是张家界曼妙而风情的姿体,云雾才是峰林绮丽的风衣。春夏雨时,武陵源群峰沟壑,常会被细雨与浓雾严严实实包裹起来,几米之外只闻人声不见人影,许多人会倍感扫兴而匆匆下山。其实此刻大可不必着急,选一凌空观景台,一边聆听雨滴滑落,一边呼吸着清新空气,蓦然之间,你会发现峰林闪现,云雾奔腾,一阵风来,那些云雾,与万千峰林相互追逐,或缠绕山头,或悬挂峰腰,或从群峰间穿过,让人常分不清自己在梦中还是在画中。
最佳观雾点:六奇阁(黄石寨)、四十八大将军岩(百龙天梯)、天波府(杨家界)、哈里路亚山(袁家界)
时间:春夏季雨时。
2. 群峰照镜
自古绝景可遇不可求,在张家界景区,若是暴雨初晴的早晨或黄昏,在山顶瞩目远眺,会赫然发现一面明晃晃的小镜,立在峰林尽头,如三千峰林,正对着一面神镜,窥视自己绝美的身姿。
而那面小镜,就是市区天门山的天门洞,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两地相距仅几十里,地质地貌却截然不同。在天气情况特别好,能见度特别高的情况下,天门山和张家界遥然相对,历历在目,犹如群峰照镜,堪称张家界的绝世奇景。
最佳观赏点:黄石寨六奇阁
时间:暴雨后的清晨(晴)。之所以排第一,实在是太靠缘分了,每年三千万的游客,有福看到的寥寥无几。其实,你看或不看,美景都在那里。只是问下你的内心,真的在旅行中放慢脚步了吗?

张家界天门山在什么地方?

张家界四绝是什么,求诗句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张家界天门山~!位于湖南张家界永定区,现在索道可以自接上天门山,索道下站在新火车站附近, 天门山,海拔1518.6米,为张家界最高山,因其临风独尊的气质,被誉为张家界之魂。2平方公里的山顶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其中有着诸多珍贵树种,1992年,天门山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张家界的第二个国家森林公园。据专家评估,天门山山顶森林属原始次森林,拥有的珍贵树种有:珙桐、香果树、金钱槭、大庸鹅耳枥以及麻花杜鹃等。其中,珙桐俗称鸽子花,有着“植物大熊猫”之称,而在海拔1500多米的天门山所拥有的100多株高山珙桐群落更是世界罕见;大庸鹅耳枥和麻花杜鹃则分别是1985年和2006年有关专家在天门山发现的新树种。 天门山又是天然的中药宝库,据初步调查有200多种,如:黄连、天麻、麝香等。天门山还是动物的乐园。早在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就载有天门郡有大蟒食人及诸恶兽的故事,又载晋太康三年天门山获野人,三日死。天门山旧有虎豹、熊黑、犀牛等现已绝迹,如今有麝子、狐狸、猕猴、野猪、豪猪、穿山甲等,还有一种米猴,又名哈叭猴,仅三、四寸,可藏于袖中,林场职工曾发现两次。还有独角兽,有名天门瑞兽,形似传说中的麒麟,林场职工1984年曾在天郾附近发现过一只,形体如一岁小黄牛,全身麻灰色,四足为牛蹄,头顶有角一只。天门山以方圆百里的制高点,可作天然观景台的山顶台地以及自古名山的地位成了无数人登临绝顶、征服高点、享受无限风光的目标,而山顶上优美的风光,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葱茏的林木,更是一个理想的天然休闲氧吧。此外,世界最高天然穿山溶洞天门洞,天下第一公路奇观九十九弯的通天大道以及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天门山索道更为天门山增加旷世奇景。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古朴农耕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视觉的震撼和感官的欣悦,尽在张家界之魂—天门山。天门山的旅游交通也为游客带来非同一般的旅游体验,“天门山索道”、“通天大道”同“天门洞”、“空中盆景花园”一起被人誉为四大奇观。天门山索道,是世界最长的单线循环式高山客运索道,长7454米,高差1277米,单程运行时间24分钟,可以带游客从现代城市氛围直接投入原始空中花园的绿色怀抱。索道运行途中风景变化万千,或秀美旖旎,或雄浑震撼,又时时穿行云雾之间,游客能有犹如凌空飞仙般的神奇体验,又如融身于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长卷里。被称为通天大道的天门山盘山公路,全长不到11公里,海拔却从200米急剧提升至1200多米,多达九十九弯,弯弯紧连,层层叠起,宛若飞龙盘旋,直通天际,使人惊奇震撼,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 张家界: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址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国家地址公园、国家五A景区 凤凰:最美的南方小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湘西剿匪的主战场 到张家界一般玩个三天左右,主要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包含:黄石寨、金鞭溪、天子山、十里画廊、袁家界、杨家界)除此之外还有:天门山、宝峰湖、黄龙洞、茅岩河漂流、万福温泉、江哑温泉等等 凤凰一般玩两天:可以玩10个景点(游凤凰古城墙,风雨桥、沈从文广场、沿沱江观沙弯吊角楼、远观夺翠楼、万名塔、湘西剿匪记外景拍摄地,沈从文墓地。8景点: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虹桥艺术楼、万寿宫、崇德堂、古城博物),是一个非常魅力的小城, 畅游张家界旅游网 包含张家界景点、张家界行程安排、张家界景点欣赏、张家界酒店、张家界旅游知识、张家界旅游问答,还可以免费电话咨询哦~!费用绝对优惠、看了我们的网站,你绝对对张家界是一个全新的认识。 如果你们需要旅游服务,请与我们联系(订房、订车、导游、优惠门票) 旅游咨询网站:畅游张家界旅游网: 旅游咨询电话是:0744-2161088 2161188 (网站提供免费电话服务) 旅游咨询QQ:549184068

过渡句的例子有哪些?

1、他戒完酒后就开始勤于锻炼起来。
2、她曾经是一个丑小鸭,现在,她已成为美丽的天鹅。
3、这尊浮雕曾被她贬斥到一文不值,她大概也不会想到,现在的她却把它视作珍宝吧。
4、别看他现在这个健康的样子,以前,他可是个瘾君子呢。
5、在成为美丽天鹅前,她也只是个默默无名的丑小鸭。
6、她视作珍宝的浮雕,几年前,她却把它贬斥到一文不值。
7、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8、这不但是一件日用品还是一件艺术品。
9、总之这样说不能完全尽兴,我给换个说法。
10、小明不但学习好体育也很好 。

游天平山记的原文及译文!速度!!!

1、原文: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指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孥撑拄,不可名状。
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索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
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惫而喘者,恐而眺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
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唅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惟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
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2、译文:至道元年,我寓住在汤阴。不多久,桂林有个叫惟深的和尚,从五台山回来,承蒙他来见我,说:“从前您曾经同我谈论南岳衡山山水的秀美,是湖南最秀美之处;如今我到林虑,造访天平山,探寻尽了那里的美景。纵观那里的泉水奇石,超过衡山很远。”
我大吃一惊说:“我在汤阴居住了两年,汤阴和林虑接境,平时从来没听见有人谈起过天平山。现在先生您欺骗我,这是认为我是魏地之人并且将要讨好我吗?”第二天,惟深和尚要离开,我趁机挽留他,说:“您昨天说的话如果真的不假,敢同我一起去游游吗?”惟深说:“好。”
一开始我们从马岭进入龙山,山间小路崎岖难行,我觉得有点疲倦。又走了几里,进入龙口谷,山色相映,曲折四环,树木苍翠,我或环绕观看,或俯视,或仰观,竟忘记了旅途的劳顿。第二天,正午时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
顺着山势绕回来,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抚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清秀脱俗的景色,恍惚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我慢慢走着,留恋忘归。傍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
第二天早晨,惟深邀约寺里的和尚契园跟着我们游赏。往东经过通胜桥,到达苍龙洞,又到菩萨洞;再往下朝南走,观看长老岩、水帘亭,在山石凿成的路径上盘旋,往下鸟瞰白龙潭后回来。
第二天,往西到长老庵游赏,往上观看珍珠泉,穿过舞兽石,在道者庵休息后,往下到了忘归桥,由山涧往回转,又到昆阆溪、神仙献花台,在南边和白龙潭相会。双手攀援藤萝到了西山,沿着樵径小路,观望风云谷后回来。
第二天,契园请我们在佛殿的北边吃饭,回头看见周围的峰峦,秀丽得像一座围屏。契园说:“在东北方那座最高的山峰,就叫倚屏峰啊。”我说:“这些山大多像围屏,为什么只有这座山峰得到这个名字啊?”
契园说:“它们出名的时间已经很久了,都是已经过世的师父们传下来的。”在倚瓶峰的西边有两座山峰,一座叫紫霄峰,上面有座秀士壁;一个叫罗汉峰,上面有座居士壁:都因为它们所相像的得名。在六座山峰之外,在它南边隐约可见的山峰,人们称为扑猪岭。
在它旁边的叫熨斗峰。这些山峰都从茂密的树林和高大松树之间挺拔出来,陡峭的石壁有几千尺高,它们互相环绕连接,险峻的山岩陡峭高峻,即使是善于绘画的美术师也不能画出这般美丽的图画。
我留在那里观赏了一共五天,不想离开,才知道惟深的话没错。又感叹这么多年的时间,距离我居住之处才百来里远,这么秀丽的景色,我居然没听见过,面对惟深真有一种羞愧的神色。
第二天我要离开这里,惟深和契园一再要我留下题几个字。我害怕我的文才配不上这里秀丽的景色,不敢写诗描绘,因而只好把这几天中见到的情况记述下来。

扩展资料
该文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一。作于1362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九月,时作者二十七岁。天平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吴县境内,离苏州十四公里,自唐宋以来,就逐渐成为风景游览区。
因山顶正平,故称天平。该文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游览天平山的经过,以及游览中的感慨。它熔写景、记人、抒慨于一炉,文字生动逼真,让读者历历如见。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代初期著名文学家。性格疏放,不拘于礼法。元代末年隐居昊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期,被荐修《元史》,授户部右待郎,不受,赐金放还。
后因写文章有所讥讽,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于南京,死时仅39岁。他是明代初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爽朗清逸,雄健浑涵,与杨基、张羽、徐赉齐名,称“吴中四杰”。部分诗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亦有数量不多的的散文。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二十五卷传世。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的野,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是怎么理解?

作用: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 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 理解:这是开篇第一句话,写总的感受“野”。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 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如果可以请点下左下角的采纳谢谢,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 这句的翻译

翻译: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
原文: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攊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白话译文:
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
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拔掉律管,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
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曾参、史䲡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
那曾参、史䲡、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处的原因。
此文出自战国时期·庄周《庄子·外篇·胠箧》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
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臣之壮也”中的之是什么作用和意义?

【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③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谩#?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更多虚词用法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