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门诊取消输液,你们准备好了吗?

2023-04-07 16:32:16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门诊取消输液,你们准备好了吗?


“以后医院门诊不能输液啦?”近日,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将统一实施新政:从7月1日起,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6年底前,江苏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门诊全面禁止静脉输液。

其实,门诊取消输液,江苏省也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早从2012年开始,就陆续有浙江、江西、北京、安徽等地个别医院开始试点取消门诊输液。但人们关心的是,作为“吊瓶大国”,我国门诊取消输液难度有多大?门诊取消输液真的有必要吗?取消输液后,患者怎么办?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是北京市首家取消门诊输液的医院,门诊不输液已经实行两年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过度输液”可埋下健康隐患

李大姐是刚搬到航空总医院附近的租住户,最近她嗓子疼,扁桃体发炎已经有几天了,以前常因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为避免再次引发高烧,她想到医院输点液好让病情尽快恢复。可到了航空总医院一问才知道,医院门诊已经不输液了。“除非是急症等较为严重的病情,才可到急诊进行输液等相关治疗。”航空总医院门诊大厅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解释道。李大姐还纳闷:这么大个医院咋就不能输液了呢?的确,在我国,“吊瓶森林”已成为各大医院一大“景观”的现状下,医院门诊不能输液着实让人难以相信,可航空总医院就这样顶着议论,在北京率先试水。

2014年3月16日,航空总医院开始实施门诊取消输液政策。据了解,目前国家层面并未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航空总医院之所以在北京市首先自行提出取消医院门诊输液,在院长高国兰看来,也是出于多方原因考虑。高国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她此前在美国考察访问期间发现,美国只有在面对急救、重症及不能进食的患者时,才会输液,很多大医院至今都没有输液室,国外对输液的管控十分严格。而在我国恰好相反,有点小病小痛就去输液甚至成为一种“就医文化”,感觉不输液解决不了问题,不良的就医观念亟待纠正。另外,2013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原则,其中提出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加之2014年江苏省发生两起因输液反应导致患者死亡的事件,由此坚定了高国兰取消医院门诊输液的决心。

此外,对于社会一直诟病的“过度输液”现象,也确实存在实实在在的危害。取消门诊输液,最直接的影响是可减少抗生素对人体的伤害。航空总医院原医务部部长、现任院长助理的江龙来告诉记者,抗生素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过量使用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同的。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四环素则易导致四环素牙等。在对人体肾脏、肠胃、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的同时,过量使用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且杀灭体内正常菌群,如由此引起菌群失调后,可导致维生素缺乏,从而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一般只有在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严重腹泻,以及病情危重等情况下才被视为有必要输液。

江龙来表示,相比较口服、肌肉注射,输液这一给药方式风险最高。“输液属于侵入性、有创伤的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液器材的安全、消毒配药环节的规范等因素都会影响用药安全。”江龙来说道,即便以上环节都合格,也还存在不溶性微粒残留体内的风险。可千万不能小瞧这些微粒,如积累在人体中的微粒日积月累越来越多,且无法从体内排出,最终可阻塞毛细血管,导致血栓、心梗、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发生。

不仅如此,江龙来强调,疾病发生后,如通过输液有所缓解,可能会使疾病症状不能完全反映,从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例如咳嗽,如果干咳,也有可能是肺癌的表现,但由于输液症状有所缓解,也可能会误判为呼吸道感染。”江龙来如是说。

取消输液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门诊取消输液,医院愿意吗?高国兰告诉记者,医院刚开始推行门诊取消输液时,阻力也很大。突然间门诊不能输液了,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不理解或投诉的情况时有发生,时任航空总医院医务部部长的江龙来就接待了不少“上访”的患者,而且医院内部人员也有抱怨。“医院收入会受影响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何苦呢?”即便如此,高国兰还是认为,即便会流失一些患者,但还是要坚持下去。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显得有些多余。航空总医院实施取消门诊输液以来,由于有效减少患者药费负担,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从而使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增加,医院门诊量不降反增。2015年3月,门诊量同比增长2.02%;2016年3月同比增长5.05%。门诊大厅改革前日输液量约为300~400人;改革后,门诊输液取消,急诊日输液量由原来的80~90人,增长到改革初期的140~150人,现在又回落到约90人。药占比(药品占总收入比例)也由2013年45%左右,降到2014年的41%,2016年则继续下降为36.5%。

“总体而言,10%~20%的患者转移到急诊输液,10%的患者‘转战’到社区,10%的患者转为住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