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走长城系列之二

2023-04-07 21:07:57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走长城系列之二


上周去外地出差,周末没能返回,看着群里朋友们晒出的长城桃花图,我的心早已飞回了 北京,飞上了长城。桃花配长城,佳人伴英雄,绝配啊。尤其是每年的3-4月份,跌宕起伏于漫山遍野山桃花中的长城,残圮的城墙,沧桑的楼台,凄凉而美丽。山桃花就是这样一种生命,虽然短暂,却年复一年地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一种热烈的方式拥抱你,不离不弃。本次穿越,我们一行九人,分别是:老熊、SKY、大猫、老詹、大凯、小董、SUNNY、小韩和我,队伍里老中青,强中弱都有。老熊、SKY、小韩和我走完全程,其他队友提前从“西驼古水关”下撤返回。

“夫妻松”,迎风傲雪,坚韧不拔,百年相依。一、响水峪-大印子峪门-西驼古段长城简介此段长城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连续墙体为主,仅在陡峭的山脊、山崖处以山险为天然屏障,没有筑墙,沿途经过“响水峪水关”、“印子峪关”、“西驼古城堡”、“西驼古水关”。该段长城的墙体大 多为石砌,局部可见砖砌,损毁较严重。沿线分布有十五座敌台(敌楼或石台),大多顶部有坍塌,个别仅剩条石或毛石基础。此段长城敌楼高大敦实,建筑结构和外形丰富多样,有修长细高型的,四方敦厚型的,还有扁平长方形的,其中位于“西驼古水关”东侧山脊上的“棒槌楼”、“驼扁楼”极具特色,难得一见。▼此段长城走向三维图:西起响水峪水库大坝东侧的“响水峪水关遗址”,东至“上黑圈村”北的山谷。▼“响水峪水关”。因筑路和修建水库,谷底的水关荡然无存,仅立此石牌为证。

▼“印子峪关”。没找着具体关口的位置和石牌,初步分析可能是被筑路所毁。

▼“西驼古水关”。位于西驼古村北的山谷中,建于明永乐年间 (1403年—1425年),是北去 河北省滦平县的重要通道。此关以险制塞,其南面的西驼古村附近设有城堡,明、清时驻有戍边兵马。水关因修水库部分被毁,两侧城墙尚存。城堡没去考察。

▼“棒槌楼”。位于“西驼古水关”东侧山脊之上,身材苗条,远望形似“棒槌”,如今顶部已经坍塌。

▼“驼扁楼”。“驼”字的由来估计和附近的“歪坨山”不无关系,与“棒槌楼”在同一条山脊上,海拔高于“棒槌楼”,此楼高大敦实,外形呈扁长方形,与“河防口西段长城”上的夹扁楼相似,内部为“中心室外回廊”结构,这种结构的敌楼在“蓟州镇”长城中是不多见,其顶部部分楼橹遗迹尚存。

二、穿越线路我们从响水峪水库大坝附近(原响水峪水关遗址)向东起攀,一路爬坡、钻林、下沟、横切山脊,最终从“上黑圈村”北一条山谷中出来,沿公路走回停车处。京东北的山区,春天要来的晚一些,山桃花尚未盛开,山野开始有了些淡妆,一路走来,凄美的长城令人动容。▼线路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图:▼线路GPS轨迹图,六只脚编号:#2483664,下载地址:http://www.foooooot.com/trip/2483664/

▼线路数据记录:全程14.9公里,用时8小时56分钟,平均1.67公里/小时,平均移动2.89公里/小时,累计上升1307米,海拔最低362米,最高862米。三、沿途景色▼车停“响水峪水库”大坝南侧河谷中的一块平地上,到河谷东侧公路后,寻路向东爬坡。

▼山坡上有明显向左切的小道,走不远就到“响水峪水关”关口东侧的残长城上。今天穿越的第一座敌台,位于“响水峪水关”东侧山腰上,看着像石台:▼过石台,沿长城遗迹上行一小段,到较陡峭的山脊下,右切一段,寻一处较缓的山坡,钻林上爬到第二座敌楼所在的山脊东侧。身手好的也可以攀爬陡峭山脊,直接攀上敌楼。

山脊上的第二座敌楼:

▼第二座敌楼视线很棒,四周瞭望一下。西侧山脊上的响水峪长城,我们前次就是沿此山脊走过来的:

东北侧山脊上的大印子峪门长城,今天将要穿越的段落之一:

▼沿敌楼所在的西北-东南方向山脊继续前进,翻越几座小 山峰,就到了今天的第三座残台。

从残台的基础看,身前应该是座敌楼:回看第二座敌楼:▼过第三座残台前行不久,长城转东北方向下行到大印子峪门。

▼下行到山洼处的公路上,印子峪关应该在其附近,未寻得遗迹或石牌。关口东侧的残楼,今天路过的第四座楼台:▼过公路,寻小道横切到长城遗迹,开始向东北方向上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