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座城市的人,走的桥比你吃的盐多
这叫南方汉堡
世界上哪个城市的桥最多?
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以及荷兰的运河之城阿姆斯特丹可能是被提名次数最多的两座城市。实际上,根据统计数据来看,德国汉堡才是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的世界桥城。
整个汉堡有2496座桥,比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三座城市的桥梁总数还多。
△在汉堡,随时都能见到桥的身影/unsplash
两年前一部《无名之辈》让观众们知道了贵州都匀,这个在故事里被称为桥城的西南小城拥有着近一百座桥。电影里,章宇饰演的匪徒胡广生问任素汐饰演的残疾女人马嘉旗,“你说为啥子有桥嘞?”马嘉旗回答说,因为路到了尽头。
这两句意味深长的对话如果让汉堡人听到了,肯定直呼内行。纵贯德国的易北河在流入北海之前形成了水面宽阔,河汊纵横的江湾,汉堡就坐落其上。
除了易北河的干流和两条支流横穿汉堡市区,阿尔斯特河、比勒河以及数百条河汊和小运河组成了如蛛网般纠缠错落的河道网,城市中心还有中世纪时为利用水车而筑造的内阿尔斯特和外阿尔斯特两个人工湖。
△汉堡市区内的河流也不少/unsplash
复杂的水文特点让修桥成了汉堡人的传统艺能,正如鲁迅所说,汉堡本没有路,修的桥多了也就有了路。也许是因为桥比路还多,汉堡人对于修桥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即使被称为北方威尼斯也懒得一争高下。
在汉堡的政府官网和当地媒体中,都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句:汉堡拥有欧洲有记录的最多桥梁数。
虽然1842年汉堡历史上一次惨烈的火灾让三分之一的城市毁于一旦,但残存的桥梁仍然存放着汉堡的前尘往事。在两千多座桥梁中,现存历史最古老的是一座长度不过三四十米的单孔拱桥。在大火来临之前,它已经为汉堡服务了近六百年。
△很有历史感的安慰桥/wiki
这座桥在地图上标注的德语桥名是:Trostbrücke,翻为汉语就是“安慰桥”。
老艺术家原本以为背后有什么暖心正能量小故事,结果问了问汉堡的朋友,才知道是因为这座桥从前正好是被判死刑的罪犯前往刑场的必经之桥,桥上的景色是他们生前最后的安慰......德国人幽默起来,让人笑得很勉强。
△安慰桥护栏上的雕塑/unsplash
安慰桥两侧护栏上的雕塑,一位是九世纪的汉堡主教安斯加尔,他一手持权杖,另一手托着圣尼古拉教堂的模型;另一位是阿道夫三世伯爵。
前者建成了汉堡老城区,后者则一手缔造了汉堡的新城,一道看似不起眼的小桥,像一枚精致的书签夹在汉堡悠长岁月里,千年时光在上面来去如飞。
在造桥这件事上,汉堡人可不满足于守着几座小巧的文物古董桥,不整点大手笔核心科技,怎么对得起身上流着的德意志血统。1974年,耗费四年时间的科尔布兰德大桥建成,这座现代化的斜拉桥长3940米,最宽处达325米,斜拉钢筋最高达135米。
△科尔布兰德大桥/pikist
修建该桥共使用了大约81000立方米混凝土和12700吨钢材。如果乘船进入汉堡港,第一个涉入眼帘的,一定是这个如史前巨兽般的“千桥之首”。
汉堡人的城市认同
全靠桥搭起来
如果说威尼斯的桥如今充当的角色已经是游客照片中妆点异域风情的符号,那么汉堡的桥仍然忠实地履行的它们的天职。石桥、木桥、拱桥、汽车桥、火车桥、汽车火车双层桥,每一种材质、每一种用途的桥,都能在汉堡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桥梁在城市中穿针引线,如同丝带一般将原本支离破碎的汉堡串联起来。桥梁连接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是一种城市认同。
△桥梁在城市中穿针引线,将汉堡串联起来/unsplash
公元八世纪,汉堡的开拓者们在土地更为平整、环境相对宜居的易北河北向支流阿尔斯特河畔建立了最初的定居点,水网更密集的河南则被用作货运的集散地。
虽然河南的大部分居民区距离汉堡市中心的空间距离不超过两公里,住房本身质量和环境也相差无几,河北为贵,河南为贱的地价观还是由此建立起来。
△汉堡仓库城的桥/unsplash
在二战结束后,汉堡港口设施由于大部分被在战争中损毁,进行了大面积复建,这里设有电厂,铁路车站,大型码头仓库等。
由于 1956 年集装箱运输在全球掀起的运输革命,直接导致了老港口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大规模转型,包括整个装卸港口区域的空间转移和港口业务的转变。
△汉堡的港口/unsplash
港口运输业转移到了有较深岸线的易北河南岸地区。传统的港口设施,窄窄的“突堤码头”、“多功能码头”和码头货仓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以往货物赖以避风遮雨的码头仓库与库房已经不再需要了。不仅已经丧失了其原本货物中转的意义.其作为船舶制造基地的作用也已荡然无存。
汉堡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北岸的旧城,而是在汉堡市前市长福舍劳博士的主导下,开始了补丁式的发展之路,这其中桥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堡的旧桥,能看到岁月的痕迹/unsplash
通过翻新旧桥和修建新桥,在让北岸的城市功能逐步向南岸覆盖的同时,也将原本沦为城市纹理断裂区的北岸老城与新城重新缝合起来。
汉堡人也因此对每一座桥都钟爱有加,不仅给它们编号汇集成名册,更有当地的桥梁爱好者自发去搜集每座桥的资料,详细记录它们的前世今生。
杀人放火我不爱
修桥补路发大财!
在人们的印象里,铁血德意志是能动手绝不吵吵,然而汉堡人却是一个例外。在汉堡市政厅广场的东侧竖立着诗人海涅的雕像,双腿交叉而立的海涅,手托下巴,一脸愁苦和迷茫,完全没有诗人的风采。
原来二战时纳粹上台后,身为犹太人的海涅,其著作被大量烧毁,原本在此处的雕像也被推倒。战争结束后,汉堡人重塑了一个愁眉苦脸的海涅,还把当年焚书的罪行以浮雕的形式记在了雕像基座上,就差把“我不想打仗”五个字刻脑门儿上了。
△汉堡人塑造了一个表情愁苦的海涅/wiki
城市里数以千记的桥才是汉堡气质的最好象征,碰上纷争和麻烦,汉堡人更喜欢沟通和和谈,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打打杀杀了。毕竟打仗的功夫,又能修好几座桥呢。
早在12世纪,作为自由市的汉堡就忙着做生意而没有兵力保护自己的贸易,在隔壁城市都忙着购置战舰防卫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时,逻辑鬼才汉堡表示,既然你们都买了,那我是不是可以不用买了。
1241年,汉堡同吕贝克签订了条约,不仅能保证双方和平共处,还拥有了公共的海军,这也成为汉萨大城市同盟的开始,后来不莱梅、维斯马、罗斯托克、科隆等城市都陆续加入同盟,鼎盛时期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
△汉萨同盟的城市和贸易路线/wiki
汉堡对于和平的热爱也为异乡人提供了一方容身的天地。1960年,由五个英国小子组成的乐队在自己国家混不下去,跑到汉堡当打工人。
在汉堡的日子,乐队在Indra、Kaiserkeller、Top Ten和Star-Club四个不同的音乐俱乐部里轮番登台驻唱,最终贡献了281场音乐会,共计1200小时的现场演出,也让披头士乐队名噪一时。
约翰·列侬多年以后回忆说,他虽然出生在利物浦,却是在汉堡长大。
△披头士乐队曾在汉堡有多场演出/wiki
而汉堡也因为对中国人的友好,被华人调侃为“汉人的城堡”。1792年,中德贸易的第一艘商船是就从汉堡港驶出前往广州港的。
至今超过550家来自中国大陆的大中小型企业已经在汉堡设立分支机构,这个数字不仅在欧洲名列第一,而且远超第二名伦敦。
从2006年开始,每隔两年的九月份,还是汉堡的“中国时代节”,如果你碰巧在这段时间来到汉堡,有可能会因为中国元素浓度过高而觉得自己走错片场。
△汉堡的中国时代节/chinatime.hamburg.de
2017年的G20峰会还特意把开会地点选在汉堡,借此向世界重要国家的领导人们传递世界和平与协作的信号。
在全球化岌岌可危的今天,老艺术家希望以后每个国家都能去汉堡找施工队的老师傅取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