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正文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绘本教案:精选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南

2025-11-12 06:06:40 互联网 未知 综合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绘本教案:精选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南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最适合的绘本教案通常会围绕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认知、社会性发展以及生活常识展开。 核心在于选择图文并茂、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色彩鲜艳、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并设计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促进语言表达、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解决问题能力的互动性活动。

以下将围绕“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绘本教案”这一主题,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南,包含精选绘本推荐、围绕这些绘本设计的教学活动、活动实施的注意事项以及评估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绘本教学。

一、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绘本选择的原则与方向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其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较于上学期有显著提升。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也开始展现出更复杂的社会互动行为。因此,在选择绘本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贴近生活,引发共鸣: 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绘本,如家庭、朋友、食物、天气、动物、交通工具等,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 情节简单,易于理解: 故事情节不宜过于复杂,句子和词汇应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 图画精美,色彩鲜艳: 吸引人的图画能够激发幼儿的视觉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审美能力。
  • 富有教育意义,寓教于乐: 绘本应蕴含一定的教育价值,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的道德观念、科学探究精神等,但要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
  • 互动性强,促进发展: 鼓励选择那些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提问、讨论、模仿、角色扮演的绘本。

基于以上原则,以下是几个适合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绘本教案的主题方向:

1. 情感认知与社交发展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习与同伴互动。关于友谊、分享、合作、情绪管理等主题的绘本非常重要。

2. 生活习惯与自我服务

帮助幼儿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刷牙、洗澡、收拾玩具、用餐礼仪等,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3. 科学探索与自然认知

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如动植物的生长、季节变化、天气现象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 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

提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进行联想和创作。

二、 精选绘本推荐与教案设计示例

以下将根据上述主题,推荐几本适合幼儿园小班下学期使用的绘本,并围绕这些绘本设计相应的教案。

示例绘本一:《我爸爸》/《我妈妈》(安东尼·布朗)

主题: 亲情、家庭、爱、想象力

绘本简介: 这两本书以孩子的视角,用充满想象力和夸张的笔触描绘了“我爸爸”和“我妈妈”的形象,展现了他们在我心中的独特和伟大。图画充满细节,色彩丰富,趣味性强。

教案设计:

  • 活动目标:
    • 引导幼儿感受父母的爱,表达对父母的喜爱之情。
    • 鼓励幼儿用语言和绘画表达对爸爸妈妈的认识和想象。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活动准备:
    • 《我爸爸》和《我妈妈》绘本。
    • 大张画纸、彩笔、蜡笔。
    • 音乐(如表现温馨亲情的歌曲)。
    • 一些爸爸妈妈的照片(可选)。
  • 活动流程:
    1. 导入(5分钟): 播放温馨的亲情音乐,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很特别的人,你们猜猜是谁呀?”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和“妈妈”。
    2. 阅读绘本(15分钟):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我爸爸》和《我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提问:“爸爸(妈妈)在这个画面里做什么呀?你们觉得他(她)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
    3. 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心中的爸爸妈妈:“你的爸爸(妈妈)像书里说的那么厉害吗?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她)最喜欢做什么?”可以展示一些爸爸妈妈的照片,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4. 创意绘画(15分钟): 教师提供画纸和绘画工具,请幼儿画出自己心中最棒的爸爸或妈妈,或者画下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一件最开心的事情。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鼓励。
    5. 延伸活动(可选):
      • 角色扮演: 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模仿绘本中的情节,进行简单的家庭对话。
      • 制作“我的爸爸/妈妈”相册: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和照片结合,制作成一本关于爸爸妈妈的相册。
      • 制作小礼物: 引导幼儿用手工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6. 结束(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齐唱亲情歌曲,并引导幼儿说出“我爱爸爸妈妈!”。
  •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表达对父母的情感,鼓励幼儿用夸张、有趣的语言和图画来描绘父母。
  •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绘本中夸张的比喻,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示例绘本二:《咕噜牛》([英] 朱莉娅·唐纳森 文 / [英] 阿克塞尔·舍夫勒 图)

主题: 勇敢、智慧、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绘本简介: 聪明的小老鼠为了躲避狐狸、猫头鹰和蛇的追捕,编造了一个可怕的“咕噜牛”来吓走它们。故事语言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智慧的力量。

教案设计:

  • 活动目标:
    • 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不同动物的特点。
    • 初步理解“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互助合作。
  • 活动准备:
    • 《咕噜牛》绘本。
    • 小老鼠、狐狸、猫头鹰、蛇的头饰或玩偶。
    • 模拟小路的道具(如积木、地毯)。
    • “咕噜牛”的图片或模型(可教师自制,形象可怕有趣)。
    • 简单的音乐(表现紧张和轻松的氛围)。
  • 活动流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模仿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小老鼠在做什么呀?它看起来有点害怕,它在躲避谁呢?”
    2. 阅读绘本(15分钟): 教师一边朗读绘本,一边运用不同的声音模仿动物的叫声。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如何用“咕噜牛”的故事来吓走其他动物。
    3. 情境表演(15分钟):
      • 教师分发动物头饰,选择几名幼儿扮演小老鼠、狐狸、猫头鹰、蛇。
      • 教师扮演旁白,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 当狐狸、猫头鹰、蛇出现时,幼儿扮演的小老鼠可以躲起来,或者大声喊出“我遇见了咕噜牛!”。
      • 教师可以利用“咕噜牛”的图片或模型,让扮演老鼠的幼儿“召唤”咕噜牛,吓走其他动物。
    4. 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吃掉呀?它是不是很聪明?它编造的咕噜牛是真的吗?如果遇见危险,我们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编造“咕噜牛”,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保护自己,比如寻求帮助。
    5. 游戏拓展:
      • “躲避大灰狼”游戏: 教师可以简单改编规则,让幼儿扮演小动物,躲避“大灰狼”(教师或其他幼儿扮演),学习逃跑和合作。
      • “我的怪兽朋友”: 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兽”,并说说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保护自己。
    6.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表扬幼儿在表演中的积极表现,并再次强调智慧和互助的重要性。
  • 活动重点: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表演,大胆想象,初步理解智慧的力量。
  •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区分故事中的虚构和现实,理解“咕噜牛”只是一个故事。

示例绘本三:《好饿的毛毛虫》(艾瑞·卡尔)

主题: 生命的成长、四季变化、食物认知、科学启蒙

绘本简介: 这本经典绘本以其独特的拼贴画风和简单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一条毛毛虫从卵变成蝴蝶的奇妙过程。它还巧妙地融入了星期、数字、食物名称等科普知识。

教案设计:

  • 活动目标:
    • 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 认识并说出绘本中出现的几种水果和食物。
    • 初步了解数字和星期。
    •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 活动准备:
    •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
    • 毛毛虫、不同水果(苹果、梨、李子、草莓、橘子、西瓜、葡萄、樱桃、蛋糕、冰淇淋、腌黄瓜、香肠、小甜饼、樱桃派、香肠卷、杯形蛋糕、西瓜)的图片或模型。
    • 数字卡片(1-7)、星期卡片。
    • 小毛毛虫模型(可手工制作,每人一个)。
    • 彩纸、剪刀、胶水。
  • 活动流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拿出毛毛虫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呀?它看起来很小,它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
    2. 阅读绘本(15分钟): 教师一边朗读,一边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吃了什么,数一数星期几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可以利用水果模型或图片,让幼儿模仿毛毛虫的进食动作。
    3. 食物认知与点数(10分钟):
      • 教师展示绘本中出现的水果和食物图片,让幼儿说出名称。
      • 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将吃的水果数量与数字对应。
      • 教师拿出星期卡片,引导幼儿回忆“星期一吃了多少个苹果?”等问题。
    4. 手工制作“毛毛虫”或“蝴蝶”(15分钟):
      • 制作毛毛虫: 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纸卷成小段,然后组合成毛毛虫的身体,画上眼睛和嘴巴。
      • 制作蝴蝶: 教师可以提供蝴蝶的范例,引导幼儿用彩色卡纸剪出翅膀,然后拼贴在身体上。
    5. 自然生长过程的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毛毛虫在吃饱后会做什么?(结茧)然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变成蝴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毛毛虫变蝴蝶的短视频,帮助幼儿理解。
    6. 结束(5分钟): 教师表扬幼儿的手工制作,并鼓励他们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 活动重点: 认识生命成长的过程,巩固数字和星期概念,认识多种水果。
  • 活动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吃下不健康食物后的不适感,以及最终蜕变成蝴蝶的科学原理。

三、 绘本教学活动实施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活动效果最大化:

  •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的情绪和语言表达对幼儿有直接影响,应保持积极、热情、富有感染力。
  • 关注个体差异: 班级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参与度可能不同,教师应及时观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
  •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 避免教师“满堂灌”,多设置提问、讨论、猜测、表演等环节,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 运用多种感官: 结合听觉(朗读、音乐)、视觉(图画、道具)、触觉(手工制作、游戏)、动觉(表演、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 灵活调整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兴趣点,适时调整活动进度和内容。
  • 与家长沟通配合: 将绘本故事和活动内容分享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共读绘本,拓展延伸活动。

四、 绘本教学的评估方法

对小班幼儿的绘本教学评估,不应过于侧重知识的记忆,而应更关注其参与度、兴趣、情感表达、语言发展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

  • 观察记录: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肢体语言、语言表达、与同伴的互动情况等,进行记录。例如:
    • 在讨论环节,有多少幼儿主动举手发言?他们说了什么?
    • 在表演环节,幼儿是否积极投入,是否能理解和扮演角色?
    • 在手工环节,幼儿是否能按要求完成,是否展现出创造力?
  • 作品分析: 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等作品,从作品的数量、色彩运用、形象描绘、创意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 个别谈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个别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感受。
  • 游戏表现: 在延伸活动中,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例如是否能运用绘本中的词汇,是否能理解游戏规则等。

总而言之,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的绘本教案设计,应以幼儿为中心,以激发兴趣、促进发展为宗旨。通过精心挑选绘本、设计富有创意的活动,并辅以细致的观察和灵活的调整,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在阅读的快乐中不断成长。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绘本教案:精选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