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募与私募基金的现状是怎样的国内和国外相比有哪些不同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区别 阳光私募基金门槛是多少
国内公募与私募基金的现状是怎样的?国内和国外相比有哪些不同
公募不追求投资利益追求基金排名,多投资于股市,现在股市差,大部分都是亏损;公募在筹资方面好于私募,因为可以广泛宣传,参与或退出都比较灵活;私募追求利润,但也多半投资股市,私募规模较小操作灵活按不能随时退出,不过名声不大,因为国家不允许公开宣传。
现在流行的是新三板私募,因为新三板蕴涵机会较大。基本都是能保障本金的项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新三板投资是必然趋势。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区别 阳光私募基金门槛是多少
我们常常听别人说公募、私募,那么在选择购买基金时,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1、募集方式。公募基金以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基金,可以通过电视报刊、基金公司网站、银行代售等方式公开发行,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只能向特定的机构或个人发行。2、产品规模不同。公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通常为几亿至几百亿元,股票池通常有几十至几百只股票。而私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仅有几千万至几十亿元。3、投资限制。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资上受限较多,如持股最低仓位为6成,不能参与股指期货对冲等。而私募基金的仓位非常灵活,既可空仓也可满仓,且可参与股票、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多种金融品种的投资。4、费用。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管理费,由于公募基金规模庞大,每年的固定管理费便足以维持公募基金公司的正常运作。而私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为浮动管理费,该费用的收取规则是私募公司在基金净值每创新高的利润中提取20%作为提成,这就意味着私募公司必须在给投资人持续赚钱的前提下才能盈利。5、流动性。公募基金的流动性非常好,而私募基金的流动性则相对较差,且有部分私募基金在购买后有6个月至1年不得赎回的限制。
私募基金的门槛怎么越来越低
自从去年的715新规之后,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人群,监管层就有了非常非常明确的界定:单个投资人购买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额必须不少于100万元,且不能拆分。所以,如果投资者您碰到告诉你可以凑钱买私募,或者是单只的金额低于100万元的,您真的要小心谨慎做做调查了。
很多人对比公募基金,觉得基金本身产生的优势就是可以吸引大量的散户。大部分拥有少量财富的人可以集中起来汇成一大笔资金进行资产配置,这样管理起来也节省社会精力。那为啥私募基金叫做基金,但性格偏这么高冷,非要100万才可以入门?
1第一点,是纯理论的揭示:这是符合行为金融学的。
这点符合行为金融学对“心里账户”的解释。什么是心理账户。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去看演唱会前,丢了一张200元的地铁卡,那么你可能认认倒霉,买了一张临时地铁票,仍然去现场买200元的演唱会去看。但如果你提前买了200元演唱会票,但搞丢了,你可能就不会再考虑去现场再买一张了。实际上的经济效用是一样的,为什么决定这么不同?这就是因为,不同的情景,大家的心理账户也是不同的。
所以说为什么拥有100资产的人那么多,但肯拿出100万买私募基金的就是高净值人群呢,就是因为这个心理账户。有100万现金做投资的人群,不仅仅是“高净值”人群,更是“现金流稳定的高净值人群”。
2第二点,私募这么做,正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募的缺陷。
因为心里账户不同,普通的投资者“心里账户”波动非常大,同样的钱换个情景,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差异。但高净值客户会比较稳定,越成熟的高端投资者,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因此,在对投资者无法做出深入甄别的情况下,是否拥有100万流动资金,就成为私募对于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的最初判断标准。
资金流动的稳定性也是私募基金定制100万的原因。私募投资的很多项目都有比较长的回报周期,需要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如果吸引了普通投资者,很多人的资金来源不稳定,会对项目造成很大的风险。而高净值客户上面也说了,拥有100玩流动资金,所以会有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私募基金一直这么高楞。投资者一定要擦亮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