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英博物馆设计师是谁
伦敦大英博物馆设计师是谁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一个叫Hans Sloane的收藏家死后,把所有的收藏都给了英国国会。国会向公众募捐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成立大英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每根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面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IOO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万件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而中国的藏品则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且其所收藏的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闻名于世。
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万件。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每根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面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其中以埃及大英博物馆大中庭大英博物馆大中庭( the 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内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可见,并排摆放三个真人大小宋代的罗汉彩像,虽年代久远,仍显鲜丽及华贵。在中国展室看到的许多中国文物,或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掠夺的。或是1856年到1932年间,许多西方“冒险家”以考察为名,深入中国内地掠走的。
其中,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1907年),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将存放中国古画经典的藏室命名“斯坦因室”。
参观这里往往还伴生出复杂的感受。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这些珍品包括了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等。总之,在这里可以见到: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例如: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有:
远古时期的石器,即6000多年前的半坡村红陶碗和足尖罐;
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鼎;
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
六朝时期的金铜佛;
隋朝时期的白色大理石佛像;
唐朝时期的唐三彩瓷器;
宋、元、明、清各代的陶瓷和各种金玉制品。还有各朝代的甲骨文、竹筒、刻本、古书、地图、铜币、丝绸、刺绣、珐琅制品、景泰蓝、漆器、竹编、书画等等。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就贮藏在面积约有20多平方来,常年恒温恒湿的“斯坦因室”。这幅《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也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现在世上只剩两幅摹本。有一幅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为宋人临摹,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的这件唐代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
尤其不能错过古西亚、古埃及和古希腊展区,从博物馆正门入口左侧书店进入,即可看到西亚亚述王宫的两个护门神兽,这里的文物都是大英博物馆考古挖掘所得,埃及的木乃伊和石雕等也都是最受注目的焦点。以伊利沙白皇后二世为名的迎宾大厅(the great court)的屋顶完全以玻璃精巧覆盖,把原来博物馆的内部庭园,还有世界知名的阅览室,全部转换成一个漂亮广大并且壮观的公共空间。位于此大厅中心的,就是大英博物馆珍贵的阅览室(reading room),马克思曾在此苦读了20多年。这个圆顶形状,建于1857年拥有许多珍藏书籍的阅览室,原本只提供持有阅览证的人士作研究之用,目前也向一般大众开放,让所有游客得以一窥其真面目。大英博物馆也适度地调整大厅的开放时间,除了周一到周三开放至晚上9点,周四到周六更开放到晚上11点,这大概是全世界中属一属二开放得最晚的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