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李金早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北京方圆水木对全域旅游的核心观点:从传统以景区/景点为核心的旅游模式转化为全产业、全要素、跨界融合的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域产业: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形成主体化、特色化趋势,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地域特色形成了共同吸引力,而使旅游目的不再拘泥于自然风光或者文化遗存等某一景区点上。
全域空间:在某一特定区域,由地形、气候、自然、文化等要素所构成的综合吸引力。如三亚、呼伦贝尔草原、云南、西藏等地。
全域形式:由于互联网让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与透明,自驾出行逐渐成为首选旅游方式,使游客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因此线性景区与全域旅游成为发展必然趋势。
更多细节,可以询问北京 方圆水木旅游规划设计院。
李金早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至此,“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开始受关注。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把旅游业放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
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专业的全域旅游解决方案及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中景合天,助力景区全域旅游建设。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九大转变: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希望对你有帮助。
旅游的概念是什么?
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很多种,这里分别介绍如下:
(1)概念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指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技术定义。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3)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4)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5)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6)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7)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8)“游憩中国网”定义。旅游的内涵——旅游是人们在非定居的城市、乡村、景区和度假区围绕生态、文化、康体、游乐等功能进行的游憩活动。旅游的外延——旅游应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等由大到小的一系列范畴。
旅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旅游的基本特征:
1. 异地性特征
旅游是人类一种空间移动,异地性,就是到定居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领略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异地性不仅指地理位置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只因地区不同而造成的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差异性越大,异地吸引力就越强。
2.暂时性特征
旅游只是到一个地方进行短暂的观光,并不是长期的居住或在当地工作落户。
3.综合性特征
旅游业是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其综合性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决定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必须实行全行业管理。
扩展资料:
旅游基本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简单的六个字,但它的形成过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凝集了几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万旅游工作者的智慧。这六个要素,是中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指导旅游业的规范,衡量旅游业的标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导游员进行导游安排时必须考虑的六个要点、六个方面。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在实际导游工作中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享受性:旅游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基本满足后出现的一种追享欲求。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这是旅游者心理的共性。旅游者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想领略异地的新风光、新生活,在异地获得平时不易得到的知识与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
知识性: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对各地了解,丰富了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
意志性: 旅游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意志,会让自己的思维,心情发展到兴奋,快乐的极致。
休闲性:日前高速运转的生活工作频率,使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过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松自己,到海滨城市享受阳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
参考资料:中华网-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征
简述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特点
旅游活动以游览为中心内容,人们为了实现游览的目的还必须在吃、住、行、购、娱等方面进行消费.所以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旅游业作为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要提供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一体化服务,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要。这决定了旅游业的产品是众多企业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分别属于若干相对独立的行业,但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业务纽带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旅游业内部各企业间的横向联系。随着旅游活动不断向深度广度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综合性的特点会越来越显著。
2.服务性特点
旅游业是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服务性行业,它向旅游者提供的产品是固定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服务,使游客得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其中是以无形的服务产品为主,有形设施和产品是旅游业为旅游者服务的依托和手段。旅游业的各个组成企业分散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服务载体向旅游者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
3.外向性特点
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流动性的特点,旅游是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旅游业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提供给来自各国、各地的旅游者的。旅游业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需要参与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旅游业在经营中不仅要完成创收、创汇的任务,还要促进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交往,增进人民间的友谊和了解。旅游业的外向 性要求其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旅游产品的生产、组织和营销活动,开展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尊重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工作中,要维护国家的声誉,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
4.联带性特点
旅游业通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必须涉及到许多相关的行业,这决定了旅游业的联带性,满足旅游者多重需要这一纽带把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联系到一起,各自提供能满足旅游者某一方面需要的产品。随着旅游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旅游业各相关企业出现了联带集中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横向联合与纵向联合的方式。横向联合是指旅游业同一类型企业不同经营单位之间的合作。
5.敏感性特点
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和旅游业的各种特性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多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内部因素是指业内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有关的多种部门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协调。外部因素是指各种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使旅游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区内有很大的波动性,不论是旅游客源地还是旅游接待地的各种微小变化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对旅游需求发生作用,从而增加旅游业经营的不稳定性。这使得旅游业的微观经营和总体发展都具有较大风险,旅游业各组成企业要不断改进经营、调整产品、创新业务,增强抵御风险的基础和应变能力。
6.旅游业的社会性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旅游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精英旅游,而是人民群众的大众旅游,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具人广泛的社会性,。
7.旅游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
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看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高低。比例高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低的就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旅游业的产品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的旅游服务,同其它行业相比,不存在销售成本或销售成本较少,从而使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所以旅游业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国际上所公认的。一般情况下旅游部门每增加一名服务人员,社会上就要增加五名间接服务人员相配套,所以旅游业又成为各国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行业。
8. 旅游业的涉外性特点
旅游业的涉外性 把我们旅游从业人员推向了外交的前沿,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从业人员具有外交人员的素质,掌握必要的涉外知识,特别是自己言谈举止,注意维护国家和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9.旅游业的季节性特点
旅游旺季时,旅游接待能力不足,而旅游淡季时,旅游接待能力闲置。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旅游差价来调节淡旺季,旺季时调高价格,让一些旅游者错开旅游高峰期,淡季时调低价格,让有闲暇时间的旅游者,充分利用旅游接待能力。如黄金 周时的价格要比平时高四分之一。二是在旅游旺季时多雇佣临时工,如饭店服务人员,兼职导游员等。
10.旅游业的脆弱性特点
战争或者灾害等原因都会停滞旅游业的发展,如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及西方的旅游业受到重创;打了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和伊拉克的旅游业依据一蹶不振。
远程旅游什么意思
影途社户外旅游,就像这家公司一样,远程旅游应该主要是做路途比较远的旅游线路。跟周边游一日游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你的时间充沛,可以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远程旅游。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
休闲2113与旅游的关系:
从广义的角度说,一般认为休闲就是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很多人在旅游和休闲之间纠缠不清,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对旅游的理解局限于狭义旅游。按照分析5261,按照时间属性,可以将旅游分为工作旅行和休闲旅行。因此,旅游和休闲是相互交错的两种人类行为,而作为旅游的休闲旅行则不过是休闲的一种方式而已。
2、休4102闲:近距离、短时间的游憩行为,出于统计的需要,各国往往从时间上和距离上对旅游进行界定。但是这种界定永远不可能是精确的。一日游的提法有利于弥补旅游必须过夜之规定的不足,但是还有一些游憩活动达不1653到一日游的标准,比如不足6小时。有时将这种近距离、短时间的游憩行内为称作休闲。在有关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中常常也必须考虑这种休闲行为,因为这种休闲行为和旅游行为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空间和设施方面,二者容存在重合。实际上,这种休闲行为经常也被看作旅游的一部分。
什么是全译码?什么是部分译码?
全译码:使用全部系统地址总线进行译码。特点是地址唯一,一个存储单元只对应一个存储器地址(反之亦然),组成的存储系统其地址空间连续。
部分译码:只使用部分系统地址总线进行译码。其特点:有一个没有被使用的地址信号就有两种编码,这两个编码指向同一个存储单元,出现地址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