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结合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2023-03-12 18:26:23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结合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要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探索阶段:其特点是旅游目的地只有探险型游客,且数量有限,分布零散,他们与当地居民接触频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未因旅游而有所改变。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北冰洋地区处于这一阶段。
  参与阶段:旅游者的人数逐渐增多,吸引当地居民开始专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易设施。旅游季节逐渐形成,广告也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也已界定出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一些较小的、次发达的岛屿正处于这一阶段。
  发展阶段:一个庞大而又完善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旅游者人数继续上涨,在高潮时期甚至超过长住居民人数。交通条件,当地设施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广告促销力度也大大增强,外来公司提供的大规模、现代化设施已经改变了目的地的形象。旅游业发展之迅速使其部分依赖于外来劳动力和辅助设施。这一阶段应该防止对设施的过分滥用,因而国家或地区的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北非和西非海岸属于这一阶段。
  巩固阶段:目的地经济发展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游客增长率已经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长住居民数量。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延长旅游季节,吸引更多的远距离游客,广告促销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到来已产生反感。以前的设施现在降为二级设施,已不再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大部分加勒比海和北地中海地区属于此阶段。
  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环境容量已达到或超过最大限度,导致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产生。游客数量达到最大,使得旅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自然或文化吸引物被人造景观所取代,接待设施出现过剩。
  衰落或复苏阶段:在衰落阶段,旅游者被新的目的地所吸引,只留下一些周末度假游客或不露宿的游客。大批旅游设施被其它设施所取代,房地产转卖程度相当高。这一时期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的程度又恢复增长,他们以相当低的价格去购买旅游设施。此时原来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成为所谓的“旅游贫民窟”或者完全与旅游脱节;另一种可能是旅游目的地在停滞阶段之后进入复苏期,有两种途径:一是创造一系列新的人造景观;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市场促销活动以吸引原有的和未来的游客。英国和北欧的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属于此类。
  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五种可能性:①重新开发旅游目的地很有成效,使游客数量继续上升,旅游目的地进入复苏阶段;②限于小规模的调整和改造,使游客量以较小幅度继续增长,复苏幅度缓慢,注重对资源的保护;③重点放在维持现有游客量,避免其出现下滑;④过度使用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竞争力下降,游客量剧减;⑤战争、瘟疫或其它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结合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
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
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
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展。
1、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
2、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3、促进工商业、农副产品、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定义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旅游业的精准定义对旅游统计量度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直接、间接和诱发性的经济影响,关系到旅游设施和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关系到如何确定旅游者结构并制订营销和促销策略,以及识别游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联合国十分关心对国际旅游相关资料的统计工作,在1971召开了的 “贸易与发展会议”,制定了旅游统计的准则。指出,国家旅游统计的综合系统在功能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够度量在该国的国外(和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的数量和方式;
——能够提供有关旅游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设施供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评估旅游对国际收支和总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旅游业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有哪些?

结合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任何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都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运输工具这两个载体。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我国,随着旅游活动从低级的以赶景点为主要目标的“苦行游”,向包含文化内涵的以休假与游览结合为主的“康乐游”、“享乐游”、“休闲游”等方向的转化,需要重新认识旅游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1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与制约
1.1 交通对旅游者出行的影响
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者评估选择直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还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半径。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的作用下,游客流量与距离影响力是成反比的。用数学式表示为:
F=T1T2/f(d)
式中:T1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T2为旅游客源地的外推力,d为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其中游客对距离的直观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便利条件。因此,交通对旅游者的出游选择在心理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在旅游效果影响要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及其他服务消费等项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将交通列为首位。在我国交通是影响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潜力再大,如果没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也将无法发挥其优势。
1.3 交通对旅游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游客意见调查征询,发现游客在文化

旅游目的地对旅游影响感知

距离能产生美,距离也能产生隔阂。距离的“二律背反”是影响人类各种空间行为的重要因素,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和热点。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相关研究中,距离也被研究者视作构建旅游者空间决策模型、探索旅游者行为规律的重要变量,是旅游者决定是否出游,何处出游以及选择何种线路出游的系列复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旅游活动起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已有的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型多使用简化的距离(静态化、数值化的空间物理距离)变量,虽然能够有效的简化了研究方法,提升了研究效率,但是这一简化的过程也可能影响到了其研究结论的质量。而感知距离由于能够反映大尺度空间中旅游者对当下所在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彼此相距直接不可见的场所间空间距离的信念、反映旅游者对空间实际距离信息经过个体社会、文化、生活经历加工的认知结果,因此,相比实际距离感知距离能够更好的解释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许多学者也指出如果没有考虑感知距离,那么针对旅游者目的地决策行为的分析和预测则有可能被误导,也可能是不完整的。
虽然感知距离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其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应用仍存在悬而未决的谜题。首先,由于感知距离属于心理学、行为学、地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不同学科对其界定各有侧重,因而有关感知距离的定义、内涵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其次,在有关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内在机制上还存在理论争议,这一机制是包含“摩擦力”“吸引力”的复杂动力系统,而现有的旅游者目的地决策模型多片面地将其作为约束条件处理,无法充分揭示这一动态系统的内在运行规律。再者,对于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应用实践也存在困难,主要体现在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虽然一直被告诫应当重视感知距离,但是感知距离的实证研究成果仍然非常缺乏,目的地营销机构无法确定到底如何通过营销措施来影响或者是缩短旅游者的感知距离。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认为系统的梳理已有的感知距离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审视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动力机制,从而更好的解释和预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而这一探索在时空压缩、全球化、个体化、流动性进程日益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尤为重要。
2
研究过程
首先,本文对感知距离的定义与内涵做了梳理,并且比较了多重维度的“感知距离”(心理距离、时间距离、文化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心理距离被认为是感知距离的综合维度的共同结果,而空间距离被认为是其他维度距离产生的重要原因,构成了复杂维度感知距离的空间基底,因此我们此次研究的核心也聚焦于空间感知距离。感知距离复杂的维度之间密切相关,作用机制相似,相互影响,我们对多维度的感知距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通过图一对感知距离的复杂维度进行了呈现。
感知距离在研究设计中作为解释变量还是被解释变量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且伴随认知心理学、行为实验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我们对作为解释变量的感知距离和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感知距离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梳理,并且对感知距离主要的测量方法做了技术性比较,梳理了其适用范围与情景。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感知距离的相关研究还存在理论研究体系不够完善,作用于行为的机制探索不够全面,动态的、细分情境因素的探索不够深入,对于不可视空间、大尺度空间范围的测量技术还相对缺乏,实践成果较少等方面的不足,并且指出正是由于理论的缺失、机制探析的不足、技术的缺乏,感知距离的旅游研究实践才面临的诸多困境。

如何运用影视艺术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种新兴的专项旅游应运而生。影视旅游便是其中一种时尚的特色旅游。人们凭借个人经验认为,影视作品对人们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会产生影响。但国内有这方面的研究甚少,除了旅游休闲类杂志和一些影视期刊中对影视剧外景地做过一些描述性介绍外,很少有学术性的研究对影视作品与拍摄地旅游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在此就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以期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进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影视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手段
对很多人来说,电影除了提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之外,还吸引他们到电影的拍摄场地去旅游。旅游业界的促销人员正是看到了电影对旅游者的旅行决策的诱导作用,所以巧借电影造势,对旅游目的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以“100%纯净”为口号的新西兰,虽然风景如画,但知名度并不高,可自从《指环王》三步曲问世以来,新西兰美丽的风景变得家喻户晓,尤其是《指环王3:王者归来》在第76届奥斯卡金项奖颁奖典礼上,创纪录地夺得好莱坞的11项大奖以后,更是在顷刻之间将新西兰的美好形象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创造了一个以电影宣传旅游的成功范例。据新西兰旅游局统计的数字,2003年新西兰接待的观光客人数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2004年1月,新西兰的游客数目比去年同期骤增11%,达到244300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指环王》系列的热播以及由此激发的人们对新西兰的浓厚兴趣。《指环王》系列影片堪称最成功的新西兰风光宣传片,它超凡的想象力和宛如仙境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的拍摄场地遍及新西兰供150多个地方,目前这些取景地多数已成为热门旅游胜地,开始接待旅游者。曾有调查显示,每十个外国游客中就有一个声称是《指环王》把他们吸引到了新西兰[1]。
又如,土耳其是一个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目的地,尤其受到欧洲游客的青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土耳其对中国游客的影响却与其拥有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不相称。然而,借着好莱坞大片《特洛伊》在我国各地的热映,土耳其旅游部门开始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土耳其大使馆文化新闻处在北京举行了“特洛伊之夜”晚会,向媒体和旅行社代表介绍了特洛伊与土耳其的渊源以及其他尚不为国人熟知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这种促销手段的效果是显著的,北京一些反应迅速的旅行社已经开始推出以特洛伊之旅为主题的土耳其一地游产品,如康辉的“特洛伊古城8日探秘之旅”、北京神舟国旅出境公司的“特洛伊古城”之旅[2]。虽然一些业内人士对《特洛伊》的热映能否为土耳其入境市场带来丰厚的利润持怀疑态度,但该片掀起了土耳其旅游宣传促销的高潮,有利于消除中国游客对土耳其的陌生感,使土耳其的中国旅游市场向纵深发展。
国内旅游业界也日益看重影视剧对旅游的宣传促销作用。如常德市政府、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电视剧《桃花源记》日前在湖南省常德市顺利封镜。该剧以常德市旅游产业主导品牌——桃花源景区为拍摄地,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旅游景区策划并实现旅游营销的电视剧,旨在利用影视传媒强大的传播效应,实现影视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做大做强常德旅游产业[3]。影视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旅游营销的有效手段,是因为影视作品引发的旅游吸引力是其他营销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正如Riley和Van Doren(1992)指出的那样,与广告相比,电影对旅游地有更长时间的展现;故事情节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了旅游者的欲望;特技效果的应用、明星效应和最佳的拍摄角度使当地的形象得到了强化。电影外景地是作为艺术形式出现的,其影响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一部成功影视作品所依靠的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使任何旅游宣传品望尘莫及。
二、国外有关影视作品对旅游业促进作用的研究
国外学者收集了大量的案例来验证影视作品的旅游价值,以可靠的数据证明了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客观上加强了外景地的吸引力,使其在影视剧放映期间及放映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加速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国外研究状况介绍
虽然传媒和旅游业都认同优秀的影视作品有利于旅游吸引力的提高,但有关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国外学者也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介入这方面的研究。Urry(1990)在他的《旅游的乐趣》中指出:“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是基于对娱乐、实现梦想以及参与的愿望,而愿望却可能是由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杂志等非旅游因素构成的”。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国外学者一致认为,影视剧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手段,这种营销方式能以独特的效应把人们吸引到银幕上见过的地方去旅游,而且,影视作品引致人们进行旅游的吸引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吸引因素综合的结果。一般来说,影视作品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不只限于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其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出演的明星、惊险场面和激动人心的结局也一样引起人们旅游的兴趣。甚至一些没有外景拍摄的卡通片,如《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巴黎圣母院》等也吸引很多游客到动画片的拍摄现场进行参观。
Riley和Van Doren(1992)探讨了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以美国影片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子说明了电影对旅游者到访拍摄地的推动作用[4]。Tooke和Baker(1996)就英国的电视剧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调查[5]。被调查的四部电视剧在播出后,拍摄地的客流量均有大幅度上升。Riley和Baker(1998)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对12部知名的美国电影进行数据处理,以这些影片放映前的10年期间和放映后的5年期间拍摄地游客接待量为样本,建立线性趋势曲线,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影片对拍摄地旅游的影响至少历时4年,使游客量增长了40%-50%。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所选的12部影片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①所选影片是否获得票房上的成功,这是电影吸引大量观众到拍摄地去旅游的先决条件;②影片本身是否具有与可进入的拍摄地相关的显著的吸引力;③能否获得拍摄地有关游客接待情况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否易于分析;④拍摄地是否记录了影片放映前有关该地的游客接待情况的数据,因为将影片放映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是非常必要的[6]。这些原则增强了有关电影促进旅游的定量研究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也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可借鉴之处。
2、国外的研究案例
国外学者对影视作品的旅游价值进行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以可靠的数据说明了影视作品对旅游宣传促销起到的积极作用。笔者将所检索到的国外案例,以时间为顺序列入下表(见表1)。
三、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1、我国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中国影视剧对旅游地的宣传也起着很大作用。电影《五朵金花》对云南大理蝴蝶泉风光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表现一直是云南大理的旅游标志;电影《敦煌》所展现的大漠风光和神秘的宗教色彩使身处偏远的莫高窟成为了中国西部丝绸之路旅游的热点;描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更是在国内和港澳台掀起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热潮;影片《末代皇帝》在国际上掀起了北京紫禁城旅游热;《红河谷》以其高原风光和神秘色彩引起了西藏旅游热。随着四大古典名著搬上电视屏幕,为拍摄电视剧修建的外景地,如三国城、水浒城、大观园等也成为著名仿古旅游景点[7]。琼瑶的一部《水云间》,再度燃起了国内游客对西湖、对苏堤的热情,直到如今仍有不少游客一到西湖就询问拍摄该剧的地点。又如,2001、2002年,随着内地版《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在浙江舟山桃花岛的成功拍摄,以及这两部大型电视剧的热播,桃花岛的名声远播,到桃花岛领略影视文化魅力,体验金庸武侠文化情趣成为各地游客的一大热点。再如,电视剧《似水年华》吸引了大批游客到访浙江乌镇,领略江南水乡的古朴与恬静。
表1 影视作品对旅游推动作用的案例
影视作品名称
放映时间(年)
拍摄地
对旅游产生的推动作用
第三类接触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1979 怀俄明州魔鬼塔国家公园(Devils Tower WY) 该片放映后游客人数比上一年上升了74%,以后几年有所下降,但均未达到影片放映前的下线。
To the Manor Born 1979 萨默塞特
(Somerset, UK) 1978-1980两年之间,游客人数增加了65106人,比增37%
Bergerac 1981 泽西岛
(Jersey, UK) 在1991-1992年到访泽西岛的游客的调查中显示,40%的夏季游客和30%的冬季游客承认他们是受电视剧的吸引来岛旅游的。
Brideshead
Revisited 1981 北约克郡的霍华德城堡(Castle Howard in

论述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展.1,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2,促进建筑业的发展,3,促进工商业/农副产品/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4,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对社会大积极影响是:一,有助于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意识,二,有助于文明的传播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