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正文

丰子恺过年详细写了什么

2023-04-27 13:10:15 互联网 未知 综合

丰子恺过年详细写了什么?

丰子恺过年详细写了什么

丰子恺的《过年》记录了作者记忆中传统过年的气氛。

从丰子恺笔下我们可知,旧时过年(春节),并非如现在,只集中在三两天,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旧历的腊月十五,丰子恺老家浙江崇德县(今名崇福)一带,各户的雇工就要停业,准备回家了。

第二天,一般的小作坊便停业了。接下来是还账收账。

腊月二十起,各家在忙碌做吃年夜饭时,街上便有人“嘭、嘭”敲着竹筒,口中叫着“寒天腊月,火烛小心!柴间灰堆,灶前灶后,前门闩闩,后门关关……”大约有鉴于年关常失火的情况,所以特别有人出来提醒。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君菩萨的日子。当天,家家煮红豆糯米饭,先供一大碗给灶君。黄昏时,由大人领着,大家一块到灶前跪拜。

二十七这一夜,是个盛典。吃过夜饭,就要祭年菩萨。祭桌上有猪头、全鸡、大鱼大肉等祭品。叫小孩子喜欢的,有祭盘上的红纸盖和“六神牌”画。这“六神牌”,共有六面,每版都有画好的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魁星等,色彩绚烂,造型生动。红纸盖上都是些剪出的吉利话:“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之类。丰子恺当时就喜爱这些东西。

二十七祭年菩萨之后,孩子们便相约着出去买花炮回来放。这时候似乎成了孩子们快乐的节日。

到了年三十,人们通常是准备通宵不眠,“熬财”。当晚还要给孩子压岁钱,这是至今也不免的习俗。

大年初一清早,大家便开始拜年。因为是新年,几乎所有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服。男子要穿靴帽袍套,青年妇女头上更须戴珠花。孩子们拜天拜地,拜各种神、祖宗,然后拜长辈,一一拜去,图个吉利喜庆。

年初一的大街,男女老幼,熙熙攘攘。下酒馆、买年画、推牌九、押宝……这几天,不禁赌。正月初四这天,是接财神的日子。正月十五,过元宵节。这一天虽为大年,可实际只是买些兔子灯、蝴蝶灯之类,在孩子心目中,是远没有腊月和正月初几那几天热闹的。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的位置异常重要。在中国旧历中,是大地春回的标志,它意味着旧的过去和新的开始。丰子恺先生正是基于他的文和画,表达他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也许是我们应该透过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能够深入体会和感受的。


对于身处现代大都市的我们而言,那一股子年味儿是既浓郁又陌生的。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可以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长大了,最期待的还是过年,可以回家乡,见亲人,思故人。

文章布局非常简洁,采取最简单的时间顺序叙事方法。从过年气氛开始浓重的阴历十二月十五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作者并不是根据时间顺序简单的陈述每一天如何过年,而是浓墨重彩的描写了腊月二十三送灶君菩萨和二十七夜过年这两个日子。

节选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

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盘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

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