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生产的四个阶段 汽车的发展历史
汽车生产的四个阶段
大汽车厂的生产流程
--------------------------------------------------------------------------------
装配线的观念
装配线的设立,乃是现代大量、低成本生产方法的基础。福特(H. Ford)就是因为首先引用了装配线的观念,因而促成汽车大量生产的开端。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十六世纪就已经有大量生产的实例,当时是把一百艘战舰分段解体,等到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装配成舰,以便投入战场迎敌。不过,也有人说,真正的大量生产,恐怕是起源於十九世纪时,惠特尼(E. Whitney)及寇特(S. Colt)的大量制造枪械。不论是谁最先实际引用大量生产装配线的观念,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装配线的设立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
汽车的生产线
汽车的生产线可能是装配线生产的最佳范例之一。
汽车的零件真可说是成千上万。如果全部的零件都要母厂独力生产,那就可能会拖垮了这个母厂,这种「大手笔」也根本不符合经济生产量的原则。因此,大多数的母厂都会将大部分的零件外包给各卫星工厂来承造,只保留少数「关键性」的零件由自己来设计制造。其中,对於母厂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存在一条或多条高效率的装配线,以求能达於经济产量,降低单位成本,进而增强竞争的能力。
关於汽车的生产线,特别采用一张汽车生产流程图来说明(请参阅附图)。首先是利用冲床将钢板压成车的外壳,这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涉及汽车的线型设计及模具的冲压设计;如果母厂不能独立完成这个步骤,那就表示该厂的生产技术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充其量只不过是个装配厂罢了。等到完成车壳后,为了便於进行以后步骤中的焊接工作,通常都预将车体倒转。完成初步焊接后,再将车体扶正,加装车门及车盖。而后设法除去车壳上各块钢板的毛边与暗号,并将底盘预作防锈处理,以便进行车体的喷漆。以上是车体部分的制造概略过程,接著要装配大梁、防震、传动以及引擎等系统,这些部分可以说是汽车的内脏,非常重要;尤其是引擎,更可说是汽车的心脏。如果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无法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引擎的设计与制造,那就表示这个国家的汽车工业还没有生根。上述大梁、防震、传动以及引擎等装置完成后,就可将车体由上而下吊装於其上,构成汽车的雏型。剩下的工作就是汽车内部的装潢,包括玻璃、雨刷、车座等,另外再加装散热器(水箱)、油压系统、燃料系统以及车轮等,整部车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不过,为了保证车厂的信用与消费者的基本安全,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汽车才可以出厂。这些试验包括了滚桶(roller)模拟试验、防漏试验以及路试等项目,试验的主旨在於测试引擎、传动系统、操纵杆、刹车、灯光及车体测漏等性能,通过这些试验以后,汽车就可以出厂销售了。
大汽车厂的设立
我国大汽车厂的筹建,目前已经到了「如箭在弦」的阶段,虽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设立大汽车厂看来只不过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根据上述的生产流程,当可体会大汽车厂的设立应注意以下六点:
一、大汽车厂必须具有高效率的装配线。
二、大汽车厂必须拥有坚强各卫星工厂的支援。
三、大汽车厂应以促进国家汽车工业生根为其设立宗旨之一。
四、大汽车厂应具备自行设计车体的能力。
五、国内相关工业应积极发展引擎——心脏工业,以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生根。
六、大汽车厂的汽车产量必须符合经济产量的原则,但产出之销售应以外销为主。
参考资料:http://www.nocsh.tpc.edu.tw/sct/content/1982/00030147/0011.htm
汽车的发展历史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本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0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
车的演变过程
汉字“车”的繁体字中间部分是“田”字,上下部分是两个“十”字,这如同一个车轮子和车轮子两侧露出来的车轴。 其实繁体“车”字的“田”字在篆书中就是一个车轮子。 再往前查,甲骨文象形字的“车”字就是一个车轮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战车的轮子很大,车身很小,为了便于纪录,就把车轮子作为“车”字的主要部分创造出象形字,并在象形字的最上头划出几条曲线,象征战车上的旗帜;后来逐渐简化舍去上头的曲线而形成中间是圆形的篆字;随着隶书的出现“车”的中间演变成田字型的“车”;建国后才进一步简化成现在的样子